顏回拜見老師孔子,請求老師答應他去做官。
“學而優則仕!可以啊?”孔子關心地問道:“那你打算到哪裡去出仕啊?”
顏回回答說:“我打算去衛國。”
孔子驚問道:“你怎麼想去衛國做官呢?”
顏回說:“弟子我聽說,衛國的國君年青氣盛,辦事衝動,武斷專橫。輕率地處理國家大事,根本不認為自己的輕率有什麼不對。根本不考慮綜合國力,動用大量勞力來搞不必要地建設。結果!國家的糧食產量因此跟不上,造成全國範圍內的饑荒,因饑荒而死的人不計其數,就像大澤中漂浮的草芥一樣。親人死了,外出歸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
我曾聽老師說過:‘把一個國家治理好了,我們就可以辭官離去。一個混亂的國家,才是我們出仕的地方,才是展示我們才華的地方。就好像好的醫生一樣,他家的門前總是聚集著許多等待他醫治的病人。’我聽從老師的教誨,思考著治理衛國的辦法。也許?我能讓衛國逐漸恢復過來,改變目前的狀況。”
孔子說:“嘻!你一定要去送死那你就等著接受衛國的刑罰吧!學習道學的人不要有其他的念頭,要專一。有其他的念頭,心思亂了就會滋生事端。滋生了事端必然會帶來煩擾,煩擾多了就會憂愁,有憂愁了你就無可救藥了。
古時候修道的人,他們總是先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後才去保全他有的生命。如今你自己自身難保,哪裡還有時間去阻止暴君的所作所為呢?你還是先學會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吧!
你知道道德是怎麼敗壞的嗎?你知道聰明智慧是怎麼來的嗎?
道德的敗壞是因為人們都在追求名聲,表現自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所以!就會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結果!沒有道德的人都變成了有道德的人。
這就是道德敗壞的原因!
聰明智慧是來源於爭鬥。為了爭鬥,為了鬥倒對方,為了取得勝利,不得不想出各種辦法。
這就是聰明智慧的來源!
你也為了名聲,我也為了名聲。為了顯示名聲,只能是我的名聲賽過你的名聲。你的想法也一樣,也要壓倒我的名聲。所以說,名聲是相互傾軋的。為了名聲,相互詆譭。為了名聲,不擇手段,弄虛作假。
聰明智慧是用來相互爭鬥的工具。
所以說!名聲與智慧這兩個東東都是兇1器,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禍端。所以!我們學道之人,不要去追求名聲和顯示自己的小聰明。要淡泊名利,要大智若愚。
你雖然德行厚實我相信你,可不瞭解你的人未必相信你。你一直跟隨在我的身邊,外面的人並不瞭解你。所以!並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你。你雖然不追求名聲,可別人就不一定這麼認為。別人認為你是為名、為利而來衛國的呢?
而你一定要把你的仁義理論和你的治國方針推銷給衛國君王那個暴君,你這樣做就好像是在揭衛國君王的短處、醜行來顯示你的美德。其實你是為君為國為民,可給人的感覺你是在羞辱人、你是在顯示你的才能。所以說!你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只會給你帶來災難。所以!對於你這種人,世人都把你稱著為‘災星’。
作為災星,人家必然會給你災難。若你一定要去衛國,必然會是這樣地結果啊!試想?如果衛國的君王是一個重視賢能的人而厭惡惡人的話?衛國哪裡還用得著你去治理呢?更不需要你這種與君王唱反調的人去治理啊?
如果你一定要去衛國出仕的話?你只能不向衛君進言,做一個跟在別人後面‘附議’的官。否則!衛君一定會抓住你疏忽的地方不放,然後大做文章,向你發難。說得你看著他只眨眼睛,著急地等待反駁的機會;你的臉上佯裝平和,而內心卻難免驚慌;等到你說話的時候,你必然先作出一番解釋,用來自圓其說。然後!再與之辯駁。可你在對方的強詞奪理下又不敢頂撞,最後只得一臉臣服地俯就對方。你雖然不敢苟同,可迫於對方的壓迫也只得苟同。
你這麼做就好比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有什麼用呢?只會讓衛君多了一個支持者。你這樣做有什麼用呢?衛國還是沒有得到治理,衛國現狀還是沒有得到改善,人民的疾苦日益加劇。
依順他有了一個開始,以後你可能還會這樣,甚至是沒完沒了。假如你以後還唱反調,又不能自圓其說,還堅持己見。那麼!你一定會死在這位暴君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