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1046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家(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46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家(二) (2 / 2)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大臣。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魏略》認為他可能是何進弟何苗之孫)。其父早逝,曹操納其母尹氏為妾,何晏因而被收養,為曹操所寵愛。少年時以才秀知名,喜好老、莊之言,娶曹操女金鄉公主。

主要作品:《論語集解》、《道德論》等。

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政權更換快速,篡弒頻仍,故政治混亂,民不聊生。加上外族入侵,造成生靈塗炭,人民生活艱苦。普通百姓在現實生活找不到出路,乃寄心於宗教,尋求心靈的慰藉。於是!各種宗教均甚盛行,而佛教也就在這種背景下興起的。

佛教是外來宗教,相傳是從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的。也許?可能比這更早。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

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

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

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

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

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

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那時先民們除認為萬物有靈而產生自然崇拜外,還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因而又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

漢末魏晉時期是我國道教發展的重要時期。

東晉道家的著名學者葛洪的《抱朴子》,在道家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認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對道家學派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葛洪,公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主要作品:《肘後方》、《抱朴子》。主要成就:鑽研道教、研究醫學、創作著作、擅長針灸。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13歲時喪父,家境漸貧。他以砍柴所得,換回紙筆,在勞作之餘抄書學習,常至深夜。鄉人因而稱其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為號。他性格內向,不善交遊,只閉門讀書,涉獵甚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