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是陳晨之前選擇更對方正面對抗,不被看好的原因。
可陳晨剛剛那一下非常規的強行制動,卻恰恰彌補上了這點差距,或者說拉平、乃至更加壓低了武器的水平高度!
再加上陳晨這邊戰車前端,還下陷進了沙地裡;
這就造成了在起撞的過程中,如果想將陳晨這邊的戰車打飛,無疑又多出了一系列步驟;
必須先將車身前端彈起,將著力點向車身後部延伸,令車身後部分壓強加大、下陷進沙地,然後車身前端離地懸空,最後才能徹底起飛!
反觀對面戰車的車身前端沒有下陷進沙地,車身後半部分的著力地,距離壓實沙地的密度間隙,無疑是要要少上一絲的;
就是少這麼一絲的密度間隙,在對方車身後部分單位面積壓強足夠時,就會被直接打飛,等於比陳晨這邊省了一個半的步驟!
事實上,雙方戰車在撞擊的瞬間,也確實如此;
陳晨這邊戰車倒不是說完全沒有影響,車身前端不單被彈出了沙地內,乃至還出現了離地懸空;
可戰車前端雖然出現了離地,但終究是沒被彈起來!
反倒是對面戰車在撞擊的瞬間,伴著雙方武器系統之間濺起的大片火花,車體直接完全懸空離地;
甚至,在高速轉動的豎轉型絞盤轟擊下,對方車體直接出現了九十度以上的上傾!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完全是陳晨武器水平高度偏低,以及車身前傾著力的原因;
其中還有著雙方武器系統的原因!
豎轉型絞盤跟豎轉型滾軸這兩者之間,前者的攻擊無疑要相對更為強力!
這絕不是因為前者大多裝配在強攻型戰車上,後者配備於防禦型戰車的原因;
至少,不全是這個原因。
雖然強攻型戰車的武器系統輸入功率,確實要比防禦型戰車的武器系統輸入功率高,但根本上還是絞盤跟滾軸的武器結構問題;
所有旋轉類的武器,攻擊力的組成中,固然有武器結構的影響,但轉速無疑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而武器的轉速問題,取決於在單位輸出功率下,武器的重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