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音障的轟鳴聲,大片沙塵被吹起。
紅色戰車驟然調轉車身,與對面那輛黑色戰車撞在了一起。
可就在撞擊前的一剎那,陳晨這邊突兀地選擇了非常規的強行制動。
前後剎車系統的分離,使得戰車猛然出現了前傾!
如果這種形式的制動,發生在諸如公路、或者其他硬質地形環境下,車身後部肯定會出現懸空離地;
然而……這裡的地形環境,卻是沙地!
鬆軟的地質環境,使得車身後部在懸空離地前,多出了一個步驟;
那,就是車身前端在單位面積壓強暴漲下,短暫地下陷進了沙地中!
武器的水平高度,在不調整的情況下,是不會出現變化的;
尤以陳晨這邊戰車的車型,豎轉型絞盤是與車體結構固定的,根本無法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在車身前端下陷進沙地中的同時,武器系統的高度會出現下降、乃至前傾!
豎轉型絞盤也好、豎轉型滾軸也罷,但凡豎轉型武器,都是逆時針旋轉、既自下朝上發力的。
當兩方戰車同是豎轉型武器,發生對抗時,哪一方的水平高度更低,無疑要更佔據優勢。
正常情況下,除了極少數的車型外,採用豎轉武器系統的車型中,其實是板車結構的車型,武器水平高度更低的;
可這次分賽場對抗的地形環境原因,對面戰車加大了輪胎規格,這就造成了對方的武器系統水平高度上升;
當然,就算對方武器的水平高度上升,本來還是比陳晨這邊低的;
畢竟豎轉型絞盤武器,在武器外沿周長上,就比豎轉型滾軸大;
這種情況就造成了裝配豎轉型絞盤後,武器系統的水平高度,大多都會相對高一些;
再加上陳晨這邊是強攻型戰車,在設計結構上本來就偏高一些(參見封面第三行、第二列車型)
結合這種種原因,使得陳晨這邊戰車的武器水平高度,其實是要略高於對方戰車的。
這點高度看似不大,可在雙方戰車正面對抗中,往往影響了對抗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