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即便朱棣恢復了理智,卻也深知,理是這麼個理,可一想到,到了這個時候,自己竟還要選擇大赦,選擇對這些該死隱瞞了戶籍的贓官和豪紳們選擇妥協,這不由得令朱棣如鯁在喉,一時之間,竟不由得長嘆起來。
他忍不住幽幽地道:“楊卿之言雖不合朕心,卻是頗有道理,哎……”
即使是身為皇帝,很多時候,也並不能隨心所欲。
在朱棣內心掙扎的時候,張安世卻是道:“陛下,臣卻以為,楊公之言,固是老成謀國,卻有一處,頗有失算。”
朱棣看向張安世道:“說。”
張安世道:“臣在想,這些士人,到底有多得人心,竟能裹挾這麼多的百姓,楊公說的是,若是官軍四處輾轉,又需調撥大量的補給和軍需,如今鐵路尚未貫通,確實剿除起來,費時費力。更何況,一旦天下有許多賊子響應,那麼……朝廷必定焦頭爛額。那麼……臣以為,何不如……臣只暫時需一支軍馬,即三五千模範營,便可火速平叛,陛下只需命臣為此番平叛的將軍即可。”
朱棣詫異地看著張安世,道:“需要多少時日?”
“三個月之內……”張安世想了想道。
朱棣與楊榮等人彼此相顧,而後,朱棣倒是來了興趣。
楊榮固然說的有理。
可架不住張安世便宜啊。
一個任命,給幾千人,且能在三個月內平叛的話,那麼楊榮等人所言的所有困難,也就不存在了。
於是本是十分糾結的朱棣,頓時振奮精神,道:“三五千人……是否少了?畢竟是客軍,又是長途跋涉……若是賊子聞風而逃,只怕更加曠日持久……”
張安世則是從容地笑了笑道:“陛下……三五千人,足以。”
他表現出來的樣子,甚至看不出半點為難。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朱棣當即道:“若能平定這些賊子,便可使其他蠢蠢欲動的賊子再不敢滋生妄念,這對大明而言,實是天下的功勞,卿盡心去辦,若是功成,朕不吝賞賜。”
終於得到了朱棣的應允,張安世鬆口氣,立即道:“遵旨,請陛下容臣……火速去準備。”
朱棣頷首道:“且去,需要多少,隨時上奏。”
張安世再不遲疑,當即告辭出宮。
事情轉折得實在有些快,這一下子,反而令楊榮等人風中凌亂了。
這種事,架不住的就是內卷啊,你賣東西,說的口乾舌燥,好不容易讓買主相信你這東西如何難得,工藝多少費時費力,成本如何高昂,結果隔壁有人湊上來,來一句這貨我也有,一文錢你拿走。
楊榮在尷尬之餘,卻也不禁生出了好奇之心,其實細細思量,若是張安世當真能做到這些,那麼……他的擔憂,就確實是多餘了。
畢竟對亂臣賊子妥協,本就要朝廷付出代價的,若是能火速平叛,將損失降至最低,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楊榮道:“陛下,宋王殿下之言……”
朱棣難得語重深長地道:“他的話,確實頗有幾分教人難以置信,三個月雖說不短,可……即便大軍開拔,抵達叛軍所在,未必三個月也能做到……不過……張卿這十數年來,屢立奇功,朕此時……倒是很想看看,他如何再建奇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