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倒又把大家從方才的沉重里拉了回來。
此時,連胡廣也很高興,他興沖沖地道:“是,是,是,哎……此次……論起來倒是皇孫立下了大功,若非他在南昌府,揭開了此事,我大明又如何能增加這樣多的百姓,歷朝歷代,人戶倍增,乃王朝興隆的徵兆。”
到了正午,諸文淵閣大學士便前往覲見。
眾人對朱棣行禮後,解縉便奏道:“陛下,數月以來,天下各州府竭力追查隱戶,今已頗有成效,臣計算過,我大明百姓,新增之數,乃往年之七成,去歲,天下戶口八百二十七萬戶,而今,則增至一千二百七十萬戶,可喜可賀。”
黃冊又稱之為賦役黃冊,也就是透過這黃冊,來徵取賦稅以及徭役的主要來源。
現在人口大增,朝廷的騰挪空間也就大大的增加。
朱棣聽罷,眉梢微微一動,他道:“這樣快就有結果?”
“此數月以來,下頭州縣,個個盡心竭力,尤以都察院最是盡心,挑選巡按,稽查四方,其中巡按陳正,還有贛州知府王文慧,都是其中翹楚。”
解縉說罷,胡廣下意識地抬頭,看了解縉一眼。
他聽出了一些弦外之音,跟解縉這些人廝混久了,就算是木頭,也能開一點竅了。
說起來,人口大增,本是大功一件,說是大功一件都算是小了,放在歷朝歷代,都都是居功至偉的事。
依著他對解縉的瞭解,但凡有過,這位解公都能騰挪推拒出去,可若是有功,往往會往身上攬一些,就算不明裡攬在身上,可至少也要滔滔不絕的大談此次清查工作的辛苦,可今日的回答,卻十分簡短,只稍稍提點了一下,甚至沒有提及自己和文淵閣的功勞。
朱棣聽罷,饒有興趣,道:“過幾日,將黃冊奉上,朕要好好看一看。”
“遵旨。”
朱棣又道:“如此成效,往年倒也罕見,卿等總算也幹了一件令朕欣慰的事,所有在此過程中盡心竭力的官員,都要予以恩賞,除方才解卿提及的巡按和知府加官進爵之外,其餘之人,若是功勳甚大的,也要加官;出了力的,賜予錢糧,切切不可寒了他們的心。”
朱棣前頭這句幹了一件令朕欣慰的事,其實已經表明了態度,他認為這上上下下的人,都不甚令他滿意。
可在這不滿意的情況之下,這些人總算有功,那麼也不吝賞賜,無論如何,朝廷總是要依賴這些人的,既然如此,那麼該賞還是要賞,而且還要重賞,這樣一來,這些人,可能更加肯出力了。
於是解縉道:“臣等這便責令吏部,為其敘功。”
朱棣點點頭,又道:“卿等的功勞,也是不小嘛,這些時日,也是有勞了。”
解縉忙道:“臣在這過程中,不過是奉陛下的旨意,承上啟下而已,實在不敢稱功。”
朱棣眼皮子微微一抬,深深看了解縉一眼,隨即頷首:“嗯。”
這畢竟是一件普天同慶的大事,朱棣又想起了邸報,於是道:“邸報也要刊載,這是重中之重,自我大明開國,難得有這樣的喜事,歷朝歷代,戶籍大增,都是盛世的徵兆……”
說著,朱棣看向張安世。
張安世會意,立即道:“臣……回頭去交代。”
朱棣道:“就如此吧。”
他雖掩飾不住喜色,卻還是顯得矜持,等眾臣告退,朱棣則落座,神色漸漸輕鬆下來。
亦失哈給他上一杯茶盞。
朱棣呷了一口茶,這才露出了喜色:“總算……大功告成了,倒是不容易,難得……他們還肯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