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雖然我朝是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可如果不能蕩平吳國水軍,也就難以透過長江天塹...改良拋石機與猛火彈就算進展順利,戰船上備置後也需要進行試用,另外讓水師將士操控熟識也需要耗費時日,依朕想來恐怕沒須個三五年的光景。
雖然現在還不必急,但是南征大事,到底早晚還是要謀劃的。”
就算李神福按其原本的陽壽,與楊行密也都沒幾年活頭了...李天衢心說我終究不能只盼著他快點死。打鐵還須自身硬,到時吳國倘若真的接連會有名將身故,而己方水軍舟師的作戰用具得以大規模的改良,同時吳國再爆發大規模的內亂...那個時候再圖謀攻打,卻不更是事半功陪?
畢竟眼下雖然有些忌憚李神福與吳國水師,想必他們這幾年也不會消停,彼此之間應該仍會有小規模戰事。但是吳國同樣沒有大舉北侵的能力,李神福回到陸路,尤其要在江淮平原地帶作戰,他同樣也有頗多顧忌。
鄭璠奉李天衢旨意,立刻便要返回軍器作坊埋頭苦幹。而李天衢則還在琢磨著,考量到巨型戰艦在水面上行駛的機動性...如兩宋交迭時節起義的楊么,他統掌的反軍水師中,有大量以腳踏木製機輪為動力驅使的大型車船,應該也能廣泛應用於水戰當中吧?
車船這等戰艦,對如今時節也絕不算是遙不可及的創新發明,早在南北朝時期便已有車船製造的記載。而後還有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五世孫李皋加以改良,打造得車船“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只不過到了宋代,車船應用在戰場上才盛極一時。按《水滸傳》裡,葉春進獻於高俅用來攻打梁山泊的“小海鰍”、“大海鰍”造船圖樣,實則就是這種型別的船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既然概念是現成的,對於老練的造船工匠而言,改良車船應用於大規模水戰,完全透過集思廣益、反覆試用便能夠實現。而用人力踏動,驅使鉅艦能夠在水面上快速前進,起碼與吳國水師交鋒,也就不會再如彭澤一役中的荊南舟師那般被耍得團團亂轉,終究被生生拖垮。
想得大概已經有了眉目,李天衢遂又打算吩咐下去,曉諭各處造船坊就按照當年李皋改造車船的路子走,改進諸部水師所配置的鉅艦。不止是針對水軍作戰能力極強的吳國,以後開拓海疆,也必然能派上大用場。
計劃得以落實,倒又有內侍官前來稟說,閩國來往於的船隻在密州市舶司互市通商之際,卻也有使臣知會有一眾人由閩王安排,走海路北上,並請求市舶司官員轉呈上奏,請李天衢召見一眾人等。
李天衢本來還有些納悶,閩王王審知只顧治理他統轄的領地內民生事宜,對外是典型不願意惹事的主。那麼由他牽頭出面而請我接見的...又會是什麼人?
隨後立刻問清請求覲見的人員來路,李天衢便恍然大悟,心說那些人丟了基業地盤,而走閩國的門路特來投奔,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楊行密攻佔贛地全境,昔日的鎮南軍節度使鍾傳忿然身故;而各自自知一方的刺史當中,彭玕西奔投靠楚國馬殷;危全諷則兵敗被俘...然而卻還有個贛南虔州盧光稠,雖然不敵吳軍李神福等名將,卻並未身死,也沒有被俘,而是率領餘部往東南奔逃,正是進入了閩國地界。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