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日,本來先是有尚讓奉命率五千軍騎為前軍企圖直搗汴州,卻遭遇兵行神速的朱溫麾下大將朱珍阻擊,又落得一場慘敗...李讜很清楚既然朱溫及時引軍返回宣武軍地界,且在王滿渡北岸已擺開陣勢,恐怕這場仗再打下去勝算愈發渺茫,也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
可是陳州終究打不下,又無法北往攻取汴州,我軍卻又該往何處撤去?而我又如何向陛下交代?
一時間進退維谷,李讜仍在退與不退之間思量權衡之時,忽聽見一陣急促的戰馬聲迅速傳來。當他轉頭望去瞧著催騎疾奔來的軍騎一副慌里慌張的模樣,面色不由的又是一變,也意識到本來便與處於如此強渡不成的囧局,難不成唐廷藩鎮方面兵馬還留有什麼後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很快的,反軍中另有兩員將領楊能、李重胤不顧催馬疾馳之時衣甲上被濺得大片泥點子,甫一趕至李讜面前,楊能便立刻焦急的稟告道:“李樞密!大事不好!西南面..西南面還有河東、忠武兩路藩鎮疾馳而來,李克用那沙陀漢麾下勁騎軍旅,眼見便要奔襲殺至!”
河東李克用,先是於太康地界斬獲得一場大勝,隨即揮軍至許州迂迴出兵,此刻我等急於由王滿渡一隅強渡汴水,那李克用卻是從西南面突襲攻來,要趁著我軍半渡之時發動奇襲!
半渡而擊的作戰手段,不僅早已由田穰苴、韓信等名將用得滾瓜爛熟,《孫子·行軍篇》當中也明確言明是重創敵軍的最佳時機。就算沒讀過兵書的統軍將領,沒吃過豬肉也會見過豬跑,趁著敵軍半渡階段,驟然發動攻擊,而使得對方首尾不得相顧,陣列混亂時按住了往死裡打,對於但凡有點見識閱歷的將官來說,這也實屬老生常談的作戰常識。
然而李讜驚聞緊急軍情之後不住的惡言咒罵了幾句,朱溫就在北岸嚴陣以待,李克用又率領著銳騎軍旅從南岸殺來,不僅僅是因為宣武軍與河東軍自打長安戰事之後,終於又再度聯手,且來得如此之快著實讓俺來不及反應......
更為關鍵的是,陛下當初執迷要攻陷陳州宛丘,拖耗了近一年之久,這也使得幾處聯合攻來的藩鎮牙軍早已做好萬全的準備...拖到現在我軍才另要急於謀個立足之處,不得已奉命強渡汴水試圖進取汴州,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既如此,老子奉陛下...那黃巢旨意強行北往,就算被南北夾擊,他孃的卻還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嘴上雖不便明言,可是眼下早已是焦頭爛額的李讜心裡也不由的咒罵起自家的主公黃巢。然而戰事緊迫,李讜一時間手足無措時,由西南面疾馳殺來的河東銳騎,眼見也要撞殺入仍處於王滿渡南畔的反軍軍陣當中!
注:李讜,河中臨晉人。少時遊秦、雍間,為人勇悍多力,甚有氣誼,黃巢攻陷長安時曾受封為內樞密使,出入於宮禁間,陳州攻堅戰後,於王滿渡之役兵敗夥同楊進等將官投降;李重胤,宋州下邑人。狀貌雄武,初在黃巢黨中,推為剛鷙,與尚讓、李讜等將領率軍試圖攻取汴州當中與朱溫大軍廝殺,因黃巢反軍勢衰,遂率眾降於朱溫。
正史記述,李讜、李重胤投從朱溫後雖也曾斬獲得不少功績,終究卻因與晉軍馬牢川敗陣退返,久而無功,朱溫便謂諸將曰:“李讜、重胤違我節度,不能立功,頗辜任使”遂將李讜、李重胤一併戮於河橋之下。
而按原本軌跡,葛從周、霍存、張歸霸等將才差不多也集在同一時期降於朱溫。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