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讓我一直那麼累、那麼痛苦的原因是憤怒啊!
祂在憤怒人們把祂對祈禱的回應當成是理所應當,甚至當成是可以用祭品來進行交換的東西,他們似乎習慣了買賣和交易,愚蠢地以為只要自己奉上的足夠充分,就一定能獲得神明的眷顧。
但其實不是這樣。
祂曾經公平地愛著自己的每一個造物,直到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把這種愛消磨殆盡,如今,祂對他們只剩下了義務和約束。
但或許,祂應該試著接受這樣的他們。
因為,沒有人比祂更清楚,當初祂創造出的,就是一種不完美的生物,他們需要祂引導,需要祂不厭其煩地糾正。
祂忽然就有些釋然。
這時候,聖所的門簾自裡面被掀起,拉開一個供一人直立穿過的空隙。
一名滿身珠光寶氣的中年男子從裡面走出,頭上頂著一頭卷發,但已斑駁夾灰。
正是亞伯蘭。
他與站在門口衣著破舊的約書亞對視一眼,彎腰鑽進了等待著的馬車。馬車並沒有馬上駛離,轎簾掀起,一名侍從俯身上前接受了幾句低語。
約書亞轉向崔斯坦,想看看他是否能認出自己的生父。但崔斯坦毫無察覺,他的目光被遠處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吸引。
那好像也是一對父子,兒子牽著父親的手,蹦蹦跳跳,一路歡聲笑語。忽然間,父親彎腰把孩子一把撈起,放在自己的肩頭,雙手鬆松地抓著他的腳踝,孩子大笑,摟緊父親的脖子,臉頰貼在他的頭發上,就這樣由遠及近地走來。
於是,他便也十分自然地,將自己的手放進約書亞的手裡。
“走吧,父親,我們再到前面看看。”
約書亞下意識抽回了手,低頭看著身邊的孩子。崔斯坦愣了一下,接著眼眶便微微地紅了,但他沒有哭,只是不依不饒地舉著那隻被祂松開的小手,熱切地望著祂,彷彿只要祂肯拉住他的手,就能使他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約書亞自問從來沒有擁抱過這孩子,也沒有給過他比陌生人更多的溫存,只是放任他像一頭小野獸似的長養,似乎教會他生存就是自己唯一的任務。
祂嘆了口氣,閉上眼睛,卻還是攥住了孩子的小手。
“我不是你的親生父親,你知道吧?”
“知道,我是你從路上撿回來的。”
這時候,剛才站在士師馬車邊的那名侍從朝他們走來,手裡挎著一隻草籃。
“這是士師大人送給你們的,裡面有一些麵包和肉幹。他還託我轉告你,如果在示劍城中吃不上飯,可以入宮找他幫忙。”
約書亞收下草籃,欠身道謝,轉頭就交給崔斯坦,一同回了家。
第二天清晨,在祂每日出門的老時間,崔斯坦按照慣例遞上洗刷幹淨的涼鞋,祂彎腰穿上,繫好綁帶。在離開茅屋之前,祂忽然回頭對他說:“孩子,沒有人能陪伴你走完一生,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從來處來,到去處去,你必須自己選擇要走的路。”
說完,祂便如往常一樣離去。
那天晚上,崔斯坦在家裡等了祂許久,一直等到為祂準備好的滌足水都涼了,養父也沒有回來。他又去屋後重新劈了柴,生火把水燒熱,又等,又涼……
如此,反複十餘次,崔斯坦才終於明白,養父是不會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