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為了聶家的未來,聶正邦肯定要做其他考慮,既然趙國混不下去了,那麼,有沒有可能離開趙國,另謀一片天地,自立為王,不再擔心和石霖翻臉火拼。”
龍治的話令吳烔茅塞頓開,吳烔贊同的點頭。
兩人靜靜的思考一會,吳烔又道:“可是,就算聶家想離開趙國,另有發展,他們的四十萬騎兵到了江北,怕是沒什麼用武之地吧!江北可沒遼闊的草原,可以讓八十萬匹戰馬生存。”
龍治道:“雞蛋,通常不會放在一個籃子裡。”
“江北,肯定是他的一個選擇,其次,正如你所說,草原,是騎兵的樂土,那麼,現在混亂的雲國,肯定是聶正邦的又一個選擇,只要在雲國佔據一片空間,聶家就算發達了!”
“龍將軍說的有道理,我立刻往趙國調查。”
吳烔說道。
沒多久,趙國就傳來了驚天之訊。
石霖封聶正邦為燕王,他將李成金的大萁國賜給聶正邦作為封地。
當然,想得到這塊封地,還得靠武力奪取。
另外,封聶正波為魯王,將江北賜給他做封地。
聶正波想得到這塊封地,還得靠他自己的本事。
訊息傳來沒多久。
聶家另外的十萬騎兵,就開始動身南下。
至此,石霖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他的心頭大患,聶家的四十萬騎兵從趙國的領土上趕走了。
聶家與趙國完成了切割,從此分家。
龍治料中了前因後果,他替聶家這些蠢貨感到悲哀。
如果留在趙國,同石霖爭鬥,多少還是有勝算希望的,可離開趙國,另謀發展,等待他們的將是屍骨無存。
四十萬騎兵,是他們的底氣,可這些騎兵,卻都是趙國人。
跟著他們背井離鄉,拋妻棄子,一年、兩年,或許還行,三年、五年,只怕這些人大多都要叛逃,除非聶家能給他們足夠的利益,讓他們忘記從前,死心塌地的跟著聶家賣命。
那個豪擲萬金的賭徒,就是聶正波,他離開趙國,去了武國,以商人的名義,見過東英海,東英海相當支援他南下為王。
來到江北,考察一番,認為這裡非常適合做他的封地。
隨後聶正波又去拜見了張淼,表達來意。
張淼像傻子似的看了一眼聶正波,然後擁護他來江北為王。
他看重了聶正波背後的十萬騎兵,這是他同王秦較量的關鍵。
他算準了王秦會分兵兩路,進攻江北。
他要集中自己的力量,出乎王秦的意料,先聲奪人,大舉進攻江南,同時,用聶家的騎兵對付龍治。
喜歡朕法請大家收藏:()朕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