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霖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放棄了聶家的四十萬騎兵,此舉對趙國來說,影響極大。
趙國的軍事實力因此大打折扣,唯一有利的一點,就是隨著聶家的離去,無法對石霖的帝位構成威脅。
石霖心痛,他們趙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打造成功的騎兵軍團,終於和他連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了。
為了防止聶正邦反悔,石霖集結境內各路兵馬,沿途護送聶家離開趙國。
聶正邦犯了最低階的錯誤,趙國是聶家的根,在這裡,他們有人脈有勢力,一旦離去,就別想輕易回來。
但燕王的稱號,已經矇蔽了聶正邦的雙眼。
在他的眼裡,只有諸侯王的無限榮耀。
可以擁有自己的封地、屬官,可以自己制定律法、行政,可以為所欲為……
何必留在趙國,同石霖明爭暗鬥,一不小心玩大了,就是族滅身死。
以聶家的三十萬騎兵,收拾一個小小的李成金,對他聶家騎兵來說,還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李成金最近很頭痛,雲國大大小小上百個部落,已經有一半表示願意臣服他,剩下的一半,要麼遠遁,要麼龜縮,只剩成雲部和一些極為忠心的附屬部落仍在奮力抵抗。
形勢一片大好,大萁崛起,成為七國之一,指日可待。
誰曾想,魏國竟然要介入他和雲國的戰爭。
魏將冉雲,率大軍發起閃電戰,先破歸降大萁的部落,再敗李成金的軍隊,魏軍長驅直入,從雲國西境一路殺到東境,直逼李成金的大萁京都。
李成金為避鋒芒,率鮮麗族退往東部,一直到濟城才停下腳步。
濟城比鄰大海,再逃,就只能跳海了。
冉雲本想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滅了李成金,奈何補給線過長,後勤跟不上,只得放棄。
李成金吃了敗仗,非常不甘心,他向武國求援,請求武國發兵幫他對抗魏國。
此時的雲國境內,武國人大多都撤回了本土,參與權力之爭,川芳聖的虎蛇組織,基本成了空殼。
失去武國這棵大樹為靠山,李成金的日子十分難過。
東英海基本取得勝利,武國的財閥們大多得以肅清,除了井田見仍在負隅頑抗。
一時之間,東英海想徹底收拾井田見,也非易事。
騰出了一隻手,東英海有了餘力,為了得到國人對他繼續支援,他需要威望。
所以,東英海又想對外戰爭,獲取勝利,提高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