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主要讚美了那些在複雜環境中,還能保持清醒頭腦,堅守心中正義,不偏不倚的人。
看到這題的陸承安,下意識的抬頭看了眼文縣令。
他可是聽說過,文縣令其實來自京中,家世很不一般。
看來,這是個心中還有著君子之念的中年?
就是不知道,文縣令是因為堅持心中正義,被髮配到小縣城,還是準備一展抱負,來基層幹實事。
就在陸承安看向文縣令的時候,巡視全場的文縣令,也看到了人群中年紀最小的陸承安。
先是愣了下,接著,文縣令對陸承安也好奇起來。
本朝跟前朝不同,可沒有舉神童一說,甚至因為吸取前朝經驗教訓,對年紀小的考生也沒有任何特殊照顧。
來青山縣好幾年,也主持了好幾次的縣試,像陸承安這麼大的考生,文縣令還是第一次見。
有點好奇的文縣令,本來是想著走到陸承安身邊瞧一下陸承安的答題情況。
不過,想了下,覺得他過去沒準會給陸承安壓力的文縣令,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甚至,在陸承安看向他時,只是淡淡的對視一眼,沒給陸承安任何壓力的轉移了視線。
此刻,陸承安可不知道文縣令短短時間內,已經為他考慮頗多。
看了文縣令一眼後,他就開始在草稿紙上作答。
很快,陸承安稿紙上的字就逐漸增多,時間也緩緩地在流逝。
大約一個時辰後,衙役手持印章,開始進場。
很快,所有考生的答卷上,答案末尾被按了印。
這個印章,被稱為“列印”或“蓋戳”,主要為知曉考生答題的快慢而記錄。
因為童生試考試期間,大家都是距離很近的在作答。
若誰的考卷上,印章的前面一字未寫,後面即便寫的是錦繡華章,字字珠璣,也因極有可能存在著請鄰桌考生代為答題的嫌疑,而遭到無情地否決和摒棄。
此刻,陸承安已經把寫好的第二道四書題謄寫完,只剩下一首五言六韻試帖詩。
看著考卷上的印章,陸承安滿意的笑了下。
就他這答題速度,怎麼也能給他賺點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