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吧。哀家理了這麼久的東西,也乏了,今日先將這些物什都收回去,來日有空了,再拿出來看吧。”太後撐著額頭,把眼睛給閉上了。
楊嬤嬤一邊朝桌上取來一隻金龍雙紋鼎,在裡面點上安息香,一邊用眼神示意底下的宮女把桌上的東西輕輕收了起來,便和眾人一起退下了。
轉眼到了四月十五當日,銀笙一大早就被方媽媽給叫了起來,“小姐,今日可是您的生辰以及及笄的大好日子,可得早早起來做好準備。”
銀笙一邊起身由紅嫣伺候著穿衣,一邊笑道:“知道啦,媽媽從前幾日起就開始唸叨了。”
其實,何止是方媽媽一直注意著,就連整個國公府裡都視今天為大日子。
尉遲老夫人早就精挑細選了一支足金嵌南珠的簪子給銀笙當及笄禮,韓氏更是親自出馬,決定在儀式上替銀笙綰發。
銀笙想到待會兒頭發還會重新被解開,於是便對正在給自己梳頭的紅嫣道:“這會兒不用那麼麻煩,綰個斜髻即可,一會兒還會要解開的。”
紅嫣聽了點點頭,輕輕用木梳將銀笙滿頭烏發理順,而後熟練的在後腦綰了個圈,再用一支銀簪將發髻鬆鬆的簪住,一個俏皮的斜髻就梳好了。
銀笙在自己的院子裡簡單的用了些糕點,便帶著方媽媽和紅嫣一起朝國公府的花廳裡去了。
一到花廳,尉遲老夫人和韓氏已經到了,今日不光是她們,二房的沈氏,帶著她的兩個女兒也來了。
沈氏共生有一子三女,大女兒玉罄嫁給了尉遲郢任官當地的一戶人家,所以此次進京就沒有過來。二兒子修明在江南大儒辦的私塾裡讀書,已過了鄉試,準備明年省試的時候再來京裡。如今就只有三女兒和四女兒留在了身邊。
四女兒在銀笙剛入府時曾見過,就是那個得了銀笙一支白玉簪子的玉茹。
如今,這個三女兒也來了,這會兒正坐在沈氏的身邊,看起來是個比銀笙大一、兩歲的女子,名叫玉音。
銀笙環顧四周,向眾人一一見禮,而後便聽見尉遲老夫人沖她招手道:“笙兒,快過來。”
銀笙知老夫人是要給她及笄禮,便走了過去。
果然,老夫人從丫鬟手中拿過一隻錦盒將它開啟放在了銀笙的手中,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啊,我還記得當年也是這樣親眼看著你母親及笄的,現在連語蓉的孩子都要及笄了,也不知語蓉在天上看到了,會不會高興得流下淚來。”說完,卻是自己先紅了眼眶。
韓氏在一旁連連安慰,“老夫人放心,語蓉在天上都看著呢。看見如今笙兒被養得這麼好,又出落得這麼漂亮,一定會很欣慰的。”
“是啊,是啊。今日是表小姐及笄的大日子,老夫人該高興才是。”沒想到沈氏居然也難得的湊上來安慰了幾句。
只不過,沈氏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在安慰尉遲老夫人的時候,還不忘偷偷朝開啟的錦盒裡看了一眼,只這一眼就看得沈氏心頭一跳。
只見錦盒之中放著一支比普通金簪大了有三分之一的足金簪子,那分量一看就很足,偏偏因為做工精巧卻一點也不顯得俗氣。金簪在三分之二的地方開始採用鏤空工藝,雕琢出一隻飛鳥停在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之上。
荷葉處則是以幾粒大小不一的南珠作為點綴,遠看就像幾滴滾落在葉片上的露珠,生動極了。
沈氏看完以後暗暗咋舌,卻不敢顯示在臉上,又訕笑著坐回座位上去了。
這一番言談下來,已是到了吉時,早有準備在一旁的梳發嬤嬤將銀笙的頭發散開,然後用梳子重新梳順,再綰上新髻。最後,則是銀笙將尉遲老夫人送上的金簪遞給了等在一旁的韓氏。
正當韓氏準備進行最後一個步驟,將金簪插在銀笙的發髻之上的時候,門外卻是傳來小廝通報的聲音。
“老太太、夫人,太後娘娘送來賀禮了!”
韓氏的手一頓,又將金簪放了下去,扶住老夫人一起迎接從宮中送禮來的人。
此次送來賀禮的是楊嬤嬤,只見楊嬤嬤雙手捧著一隻錦盒,站在花廳前道:“奉太後娘娘懿旨,特親賜和合如意金簪一對,給怡寧縣主及笄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