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朝求生實錄> 壯骨丸還是斷腸草,論轟轟烈烈的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壯骨丸還是斷腸草,論轟轟烈烈的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上) (1 / 2)

作者君習慣把這次改革稱為北魏孝文帝改革,或者“太和改制”,而不會將其稱為“孝文帝漢化運動”,因為其中改革的內容和意義太過寬泛,遠不是漢化二字就能概括的。

甚至這篇介紹,也只能蜻蜓點水的概括說一說。

在正式介紹太和改制之前,首先就要說說孝文帝拓跋宏,也就是元宏上臺前後,鮮卑北魏到底是個什麼狀況。

有個研究中國歷史的日本教授叫川本芳昭,非常有名。他對於南北朝的定義就是“中華的崩潰與擴大”,作者君認為,這個定義是非常簡練而精確的。

北魏的一代雄主拓跋燾去世之後,國家表面上依舊是雄赳赳氣昂昂,但內部深層次的危機,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一個原因,鮮卑人雖然有自己的文化,卻沒有屬於自己的獨有文字去承載這些文化。

所以在北魏建立的過程中,鮮卑語漢語雙語並行,漢字獨立記錄,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這導致隨著地盤的擴大,政令軍令的複雜化,鮮卑族的漢化早已無可避免。

即使不去做所謂的漢化改革,這個過程是改變不了的,也是逆轉不了的。

事實上,北魏的統治者,選擇的是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記錄文字,而非創造一種獨有的“鮮卑字”。這個觀點,在當代中國史學界已經是有公論的結論,無需置疑,有很多文物都能證明鮮卑族是利用漢字記錄鮮卑語。

這種現象,在官方與民間,各族之間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第二,經濟上,北魏所面臨的問題,跟前面的前秦,前燕,跟後面的蒙元,所遇到的問題是一致的。從遊牧經濟轉為農耕經濟,上層建築也要與之相適應。

當打下來的地盤都是屬於自己的以後,如何治理,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孝文帝拓跋宏以前的北魏皇帝,做法是“鮮卑為兵,漢兒種地”,這樣做好處先不說,有一個極大的壞處就是,在戰爭中,本就不多的鮮卑人口加速損失!

到了拓跋宏即位的時候,賴以立國的鮮卑軍力,已經要鎮不住場子了。就在拓跋宏即位的那一年,發生了農民起義三百多次,平均每天一次。

很多人認為拓跋宏漢化改革就是自我毀滅,國家民族罪人。但也要好好看一下,如果拓跋宏不改革,鮮卑很可能撐不過二十年!甚至十年都夠嗆。在鮮卑拓跋之前,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那裡。

當時的北魏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不能拿太和改制以後富庶的北魏去和之前那個北魏相比。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統治階級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一些不應該成為統治階級的人上位了普通鮮卑部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