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成為統治階級一部分的人,佔據著大量的土地和生產資料,卻沒有獲得對應的權力地位,這個國家能穩定麼漢人地主豪強與世家)?
前秦苻堅漢化極深,其儒學水平超過很多南朝大儒,但是前秦有沒有成功呢?並沒有。
前燕漢化也是極深,鮮卑慕容的漢化水平遠在當時的鮮卑拓跋之上,但是前燕有沒有成功呢?也沒有。
是因為北方漢人世家嫌棄他們不漢化嗎?
其實不過是那些地主豪強不能參與到國家決策裡面,不能當家做主,所以人家能不鬧事麼?
北魏在拓跋燾殺崔浩之後,北方的漢人世家心思已然變了,大有搞死北魏另起爐灶的心思,那些農民起義,一年三百多次,當真以為沒有人背後推波助瀾嗎?
所以說擺在拓跋宏面前的,是個爛攤子,絕非是外人以為的好差事。鮮卑北魏如果不改革,那麼必死無疑,這點無須解釋。
第四,其他原因
這些說起來就比較雜糅一點。比如說當時的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太過偏遠,氣候苦寒。難以掌控中原的繁華富庶之地。
首都離草原太近了,時刻受到遊牧民族的威脅。中原的前路遙遠,草原的退路已斷,遷都乃是勢在必行。
制度落後,官員連俸祿都沒有,靠著中央的賞賜過生活。一旦失去賞賜,又沒有其他經濟來源,被餓死都有可能。這是北魏擴張太快留下的後遺症。
這種現象導致中樞以外官場混亂不堪,官員為了生活不得不私自發動戰爭以劫掠。
比如說因為戰亂,土地兼併嚴重,地方豪強趁機做大,流民居無定所失去原有土地,新土地他們又無法佔有,導致治安惡化,匪盜不斷。
種種危機綜合作用,讓孝文帝下定決心進行改革。其實早在他即位那年,馮太后親政時期,改革的種種鋪墊就已經開始了,具體什麼措施,下一篇再談。
喜歡北朝求生實錄請大家收藏:()北朝求生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