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朝求生實錄> 細數西魏北周八大柱國及十二大將軍背景、來歷及勢力分配(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細數西魏北周八大柱國及十二大將軍背景、來歷及勢力分配(上) (1 / 2)

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是西魏軍的高層領導職務,尤其是八柱國,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比如說獨孤信的精煤印章,上面十幾個職務),極大團結和調動了當時西魏不多的政治軍事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建立,是伴隨著府兵制出現而出現的。與府兵制形成的過程一樣,八柱國與十二大將軍並非一下子就定好了。一開始也沒有那麼多兵力可以調動)

由於八柱國中宇文泰是全軍統帥、元欣是宗室代表,實領兵的僅6人,下文稱六柱國。

這六人分別是:於謹、趙貴、獨孤信、李虎、李弼、侯莫陳崇。

在大統八年542年)宇文泰謀劃府兵制改革的時候,所謂的柱國,僅有宇文泰一人,柱國此時是全軍的統帥。

其餘6人中,以於謹地位最高,因征討稽胡劉平叛亂而被授大將軍之職。

另外5位後來的柱國,趙貴、獨孤信、李虎、李弼、侯莫陳崇只是開府。

到大統十五年公元549年)前後,6人先後晉升為柱國。

這與西魏北周府兵制改革第一階段的時間吻合,也與王思政當初死守潁川的時間吻合。公元549年,宇文泰才把西魏的府兵理順,為了平衡內部勢力派系,論功行賞“分封”了六大柱國。

六大柱國裡面資歷最老,分量最重的人是於謹。

於謹早年在北魏從軍參與過對六鎮起義平叛作戰,曾是北魏廣陽王元深的謀主。

後隨爾朱氏與高歡作戰,爾朱氏滅,於謹逃入關中依附賀拔嶽,從此與宇文泰結緣。

於謹是西魏軍中最富智謀的大將,他早年就因為謀略過人被北魏靈太后通緝求索,魏末向宇文泰建迎孝武帝以佔據政治名分之策。

一句話概括,於謹是宇文泰的智囊,但於謹麾下的部眾不值一提,實力比較弱,厲害的是他本人。

他相繼擔任過丞相府長史、行臺尚書、尚書左僕射等行政職務,歷來是宇文泰決策的重要助手。

到後來,他對侯景反叛東魏,投降南梁後心懷不軌、南梁蕭繹的佈防等作出過準確的預言,宇文護執政時又率先以柱國身份表示擁戴,足見其見識超卓、謀略深遠。是一個既善於謀事,又善於謀身的厲害角色。

大統十五年公元549年),於謹晉升為柱國。由於偏於謀略、出身不高,雖是第一個晉位大將軍,升柱國反在諸將之後。

說完於謹再說李弼。

李弼出身爾朱氏,關中之亂時隸屬侯莫陳悅。這麼說吧,李弼曾經是宇文泰的心腹之患。

在宇文泰討伐侯莫陳悅的關鍵之戰秦州之戰時,李弼權衡利弊,突然背叛侯莫陳悅,反戈一擊,為宇文泰立下大功。憑藉這個投名狀,歸順到宇文泰麾下。

李弼驍勇善戰,騎射俱佳,是六柱國中親冒矢石、一線衝鋒最多的一位。他多次充當先鋒與東魏作戰,特別是在河南多次與侯景交鋒。戰鬥力在六柱國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李弼沙苑之戰率60名裝具騎兵橫截東魏20萬人大陣是其經典之作,河橋之戰創下陣斬敵先鋒大將的記錄。大統十四年他由驃騎大將軍越級直接升格為柱國。

李弼能成為柱國,是因為宇文泰需要穩住侯莫陳悅的舊部,一句話,李弼是爾朱氏舊部的代言人。

再來說獨孤信,獨孤信在本書中戲份很重。

他的招牌是金牌岳父,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宇文泰之子北周明帝、李虎之子李柄唐高祖李淵之父)、大將軍楊忠之子隋文帝楊堅。

然而獨孤信並非靠女兒起家,相反,他能夠把三個女兒嫁給三家豪門楊忠是後來才發家的),正是由於他自身煊赫的地位。

獨孤信的祖父一輩曾在武川做鎮將,與賀拔勝、宇文泰幾家合謀殺死擁兵作亂的六鎮義軍將領衛可孤。後來獨孤信被任命到荊州駐防,因此與賀拔勝結緣。

宇文泰收賀拔嶽餘眾時,獨孤信作為賀拔勝的代表也前來接收,可惜晚了一步。

雖同為武川人,獨孤信與宇文泰卻隱隱約約存有嫌隙,大概就是從爭奪賀拔軍團控制權始。

大統五年後,獨孤信在隴右足足幹了11年,期間除了率隴右兵馬會戰河橋、邙山以及大統十六年550年)伐北齊,其他時間一直被摁在秦州刺史任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