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示出宇文泰對其一直在猜忌,十分不信任。獨孤信曾兩次上書請求返回長安都被宇文泰拒絕,可以說他與中央關係之微妙是六大柱國中僅有的。
獨孤信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他治下,河西走廊此起彼伏的異己勢力被漸漸削平,隴右基本上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局面。
獨孤信在大統十四年晉升為柱國。
總結一下,獨孤信麾下的勢力,是一些出自武川鎮,但又非宇文泰嫡系的人。
說完獨孤信再來說趙貴。
趙貴是武川鎮出身,從祖父一輩便在武川定居,與宇文泰家世舊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六鎮之亂,趙貴被義軍裏挾,後來輾轉經爾朱氏到賀拔嶽帳下。
侯莫陳悅刺殺賀拔嶽後,在諸將紛紛不知所以的時候,趙貴第一個提出迎宇文泰為軍主,這個建議奠定了他在宇文泰集團絕對穩固的地位。
趙貴雖常年在軍中,但似乎野戰爭鋒並非所長,在河橋、邙山兩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中他作為一軍主將都有失利的記錄。
後來王思政死守潁川之戰他總覽救援,也沒能成功救援對方不排除是為了排擠西魏軍界異軍突起的王思政)。
在個人武勇方面,他也不如侯莫陳崇、李弼、獨孤信等人敢於臨陣單騎格殺。
由此可見,趙貴的柱國更多是由政治地位所致,因為他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援宇文泰的,混了個從龍之功,趙貴授柱國應當在大統十五年之後。
說完趙貴再來說李虎。
李虎也是武川人,他的祖上是西涼李氏王族,北魏統一北方後李氏祖先慢慢遷移到武川史學界有觀點認為李虎的身世是李家後人冒認的)。
六鎮起義後李虎成為賀拔嶽的部將,趙貴等將軍迎宇文泰為主,李虎不同意,便脫身南走找賀拔勝來統領賀拔嶽餘眾。比起宇文泰,李虎和獨孤信的關係更近些。
返歸關中時李虎被高歡的軍隊俘虜送給孝武帝,孝武帝便讓李虎回關中聯絡宇文泰。可見宇文泰與李虎也有一定隔閡。
其後李虎在西魏所做貢獻並不十分顯赫,謀不如於謹,武不如李弼,為政又不如獨孤信。
他能夠升作柱國,一方面是因為資格老,另一方面則是統領了一些部眾,讓宇文泰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他是賀拔嶽餘部的代言人。
一句話概括,李虎在武川軍團起家時是大股東,宇文泰非常忌憚。《周書》《北史》均把他列在諸柱國之首,只是因為李唐皇室祖先的緣故。
最後說侯莫陳崇,他排在最後,也最沒什麼可說的。
侯莫陳崇也是武川人,原為賀拔嶽部將,與趙貴同謀迎宇文泰為軍主。
侯莫陳崇是一位勇猛的戰將,隨賀拔嶽平定關中之亂時,他單騎出馬在陣上生擒賊首万俟醜奴。在平定隴右諸郡、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中立下大功。
只不過呢,這位勇猛的將軍謀略不足,城府也不深,後來被宇文護逼死也是為此。
大統十五年晉升柱國後一直排位在柱國最末。
侯莫陳崇的武力是很強的,但影響力幾乎沒有,也對政局不感興趣和缺乏敏感性。
總結一下六大柱國:於謹是謀士,李弼、李虎、獨孤信都有自身的勢力而且起家時跟宇文泰不是一條路子,趙貴是宇文泰的世交有從龍之功,侯莫陳崇你當他不存在就好了。
喜歡北朝求生實錄請大家收藏:()北朝求生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