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府試,經縣試錄取計程車子得參加上一級的府試,由知府或知州主考。試期多在四月,報名等手續與縣試略同。錄取之後,方能再參加院試。 院試,由各省學政及學臺)主持的考試。曾被府試錄取計程車子,可以參加院試。由於學政稱提督學院,所以又稱院試。報名手續與府試、縣試略同。考試合格之後,得入府學或縣學讀書,謂之“入學”。確定其為學生身份,才能參加本省的正試。”
“入府學或縣學讀書?那我得再讀幾年?”
“並不要你讀幾年,入府學或縣學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有學生身份,這樣才能接著參加考試。”
“再講正試。童子試在經過院試合格錄取後方可參加正試。 正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個階段。鄉試是正試的第一關。朝廷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的考試,考場叫“貢院”。凡本省童子試合格者均可應考。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皇帝即位等慶典加科的叫“恩科”。考三場,考中的稱為舉人。因考期在秋季,故又稱秋闈或秋試。又因各縣、府的應試者齊集省城,由朝廷派官主考。考試合格者為舉人。
“正科?恩科?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嗎?”謝十州疑惑不解地問道。
“科舉考試是選拔官吏必須考的,恩科是特許附試。”
“接下來是會試,會試是正試的第二關。在景陽城禮部舉行的考試,各省的舉人都可以參加,每三年一次。逢辰、戍、醜、未年為正科,若鄉試有恩科,則次年也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也考三場,考中者稱為貢士。因考期在春季,也稱春闈或春試。 殿試是正試的第三關。科舉制度皇帝在殿廷對貢士親自策問的考試。
“皇帝親自策問?”
“對,前面的考試可以透過各種手段透過,唯有這殿試,必須要有真才實學才能透過。”
“殿試成績分為三甲即等級),一甲只限三人,稱為進士及第。第一名為狀元,第二、三名為榜眼和探花。二甲和三甲若幹名,統稱進士。 在正試中,鄉試第一名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為“會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三次考試均為第一名者,稱之為連中“三元”。舉人,具備了擔任低層公務員官員)的資格,僅僅是資格而已,實際上擔任的可能性很小。明白了嗎?”
“明......明白了,我知道你教我是為了什麼,但也沒必要把流程介紹得這麼詳細吧!將來我參加科舉考試時難道還有人問我流程嗎?”此時的謝十州一臉驚訝。早上天剛矇矇亮就被榮華叫醒,但因為是榮華,所以謝十州非但沒有不開心反而心裡有點樂,直到榮華講完謝十州才明白她的用意,原來她是想將謝十州打造成文武全才。
榮華伸手就是一個爆慄,“事無巨細,要想成大事,細節就不能忽視,要記住細節決定成敗。給我好好學。”
“以前不是還不想理我嗎?”謝十州在一旁小聲地嘀咕著,雖然嘴上這麼說但他心裡其實早已樂開了花,因為這樣他就能和榮華天天在一起了。
天真的謝十州還以為從此便能和榮華朝夕相處了,他不知道的是第二天榮華便會不見蹤影,只留他一個埋頭苦學。
次日清晨,謝十州早早的便已起床,洗漱完畢,只等著榮華來,但是左等右等也不見榮華來,眼看著都快到中午了。
另一邊,榮華正在勸說著鄧西東要他去謝府當客卿,順便教謝家二公子,殊不知,教謝家二公子才是榮華的真正目的,就這樣鄧西東成了謝府客卿兼謝家二少夫子。
就這樣鄧西東成了謝十州的新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