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諸葛亮在杜縣已經整理出了考場,由於人數較多,一個考場根本容納不下,在杜縣,大大小小的考場有十多處。
上午考經學,下午則考明算。
如此規模,也算是一大盛事,只可惜,這批人才的質量並不高。
因為曹真退守長安之後,便將許多官吏給召集到了長安,因為曹真知道,這些人不召集起來,就會被劉禪所得。
曹真坐鎮關中多年,對於關中的人才非常清楚,他召集起來的,大多都是精英,而剩下的,多是歪瓜裂棗。
很快一天的考核便已結束。
幾千分卷宗,送到了劉禪的府衙。
劉禪與一眾官員抓緊時間批閱,因為地方上現在是處於無官治理狀態,劉禪必須儘快挑選出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
劉禪手裡拿的,是數百份明算的考卷。
明算,也就是算數,在後世就相當於數學,因為平時官府要統籌計支,比如糧草,稅收,支出多少,收穫多少,都要用到術算,所以明算是考核官吏的一大科目。
這些其實都是非常簡單的算數,複雜一點的,也不過上萬的加減法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類的罷了,比如雞兔同籠的問題。
但這個時代數學的研究並不深奧,連乘法口訣,加減乘除都沒有。不精通數算的人,連幾十的加減法都要想很久,因此明算也是一大難點。
劉禪看著桌案上的考卷,只覺得自己是在批閱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試卷。
“這個叫李明的居然連百以內的加減法也能算錯,連小學生都不如,就這樣的還能當官?而且還是一縣縣丞!”
劉禪一連批閱了幾十份考卷,只覺得心力交瘁,幾十份考卷之中,只有寥寥數人達到了及格線,剩下的都是錯的一塌糊塗。
明算,劉禪採用的是百分制,及格分數為六十分。題目由淺及深,一開始是百以內的加減,隨後是千,萬,最後則是涉及到複雜的方程之類。
這考卷的深奧程度,最多也就小學三年級的水平,然而及格的人數卻是寥寥無幾。
不過考慮到三國時代的數學水平,劉禪也只能忍了。
劉禪與一眾官吏們通宵達旦,批閱到半夜,才將所有的考卷給批閱完成。
劉禪詢問道:“怎麼樣,統計出來了嗎?”
諸葛亮拱手說道:“經學合格的一共有一千兩百三十六人,而明算合格的只有八百七十五人。”
“哎,有真才實學的人太少了!”劉禪嘆了口氣,下令道:“將除其他三科未考之外,所有明算不合格的人全部剔除了吧,”
“陛下,如此是不是太嚴苛了。”一個官員聞言拱手說道:“如此一來,剔除大半,官吏將會非常緊缺啊。”
“是啊,有些人經學答的不錯,可以留下來啊。”
劉禪一拍桌案道:“胡鬧,經學答得好,不代表會治理國家,連明算都算不清楚,光會說聖人道理有何用?經學和明算是基礎,二者並重,才可為官。”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