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過後,長安各地的官吏抵達了杜縣。
這些官吏大大小小有數千人,皆是原本魏國在關中的官吏。
這些官吏,官職高的有太守,郡丞,官職低的,有縣令,縣尉。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吏。
吏並不是官,它相當於後世的公務員,是最基層的幹部。比如獄卒,就是吏,水滸中的宋江,是鄆城縣押司,做的是辦理文書的工作,也是吏。
在古代,吏的名額,是由地方豪強,地主,大姓掌控的,比如宋江的押司之職,在宋朝時,是由地方上有產業中挑選的。
生得命好,生在地主家,就可以擔任地方的吏,這是不需要考試或者舉薦的。
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講的就是這個情況。
由於地方吏的名額是由這些地主,大姓掌控,因此地方能否安定,看的就是這些地主,大姓的品德如何。
這些人如是品德高尚之輩,便可以為民謀福祉,如品德不行,這些人便會成為惡霸,欺男霸女,侵佔百姓田地,兼併土地,地方上由此民不聊生。
至於科舉制度,考的是官,並非考吏。
而到了到了明朝,科舉制度更是大規模崩壞,參加科舉落選之人,比如秀才之類,他們可以在地方上擔任吏,並且不用交稅,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由於地方的吏的名額把持在地方地主,大姓的手裡,因此國家能否掌控好地方,一個地方能否安定,全靠派遣的官員。
如果官員是個清官,忠於百姓,忠於國家,那麼就鎮得住這些吏,為國家牢牢控制著地方。
如果官員是個貪官,那就會跟這些地方上的人沆瀣一氣,百姓的生活就會特別困苦了。
劉禪這一次是走了大運,由於剛剛拿下了關中,兵鋒正勝,地方豪強地主們不敢作對。
劉禪便下令連著官和吏一起考核,才能不夠,品德不夠的人將會被剔除,剩下的都將是精英,如此篩選出來的官吏皆是清流,可保關中三十年處於政治清明的狀態。
杜縣府衙之中。
劉禪的桌案面前,擺放著五個卷軸。
這五個卷軸,分別是經學,明算,吏法,農事,時政等五個科目的試題。
劉禪一一看過試題,滿意的點了點頭,對著諸葛亮說道:“這些試題不錯,大司馬你有心了。”
諸葛亮拱手說道:“此次考核,事關關中三十年政治是否清明,微臣怎敢大意?”
劉禪詢問道:“對了,那些官吏都到了嗎。”
“這些天已經陸續到齊了。”諸葛亮點了點頭:“這些人聽說此次考核的內容如此駁雜,都非常慌亂,甚至有些人還想收買官員獲取考題。”
“地方吏走豪強大姓家族子弟擔任,多無真才實學,為禍鄉里的反倒不少。”劉禪冷笑道:“朕已差人去調查這些人的品行了,你只需將考題保管好,不要洩露出去即可。
既然人已經到齊了,明日便開考吧,明日先考經學,和明算,經學和明算是基礎,有無真才實學,一看便知。
後日考吏法和農事,最後考時政。”
“諾!”諸葛亮拱手領命。
次日一早,考核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