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剔除大半官員,地方上的人手便不夠了啊。”
“這個不妨事!”劉禪擺了擺手道:“如今這批人,都是官吏出身,在野一定還有許多人才沒有出仕。
熟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朕只要挑選一批有才有德之人,可以讓他們舉薦身邊沒有出仕的人才。
他們下方地方之後,也可以讓他們自行招募屬官。他們都是有才有德之人,一定會盡心盡力為國家做事,招募挑選的屬官也差不到哪裡去。因此現在,這批人才一定要嚴格篩選,不能有一丁點放鬆。”
“臣等遵旨!”一眾臣子拱手領命。
如此,第一天的考核,就有將近兩千人落選了,只有明算合格的,以及還有其他三科未考的一千餘人被留了下來。
這一千人當中,參與後面吏法,農事,以及時政等科目考核的加起來只有五百餘人。
到了第二天考核,杜縣準備的考場,一下子空了大半。
上午考核的是吏法,吏法其實就是對法律的考核。
在許多電視劇裡,縣官整天就是負責審案子,解決各種事件,比如包拯,宋慈,狄仁傑之類的。
其實縣官的職責不止於此,但審理案件,卻是縣官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因此對於吏法的考核,就尤為重要。
不過相比經學和明算,吏法的考卷就難得多了。
考卷的內容同樣是由淺及深,一開始是關於法律條文的考核,相當於是填空題,這其中有蜀科,也有魏法。
其後,大漢的考官們則是出了一些案子來讓官員們解答,推斷誰是兇手,最後,則是關於律法的看法,各抒己見。
到了中午,考核結束,考卷再次送到劉禪等人手中,這一次倒是沒有讓劉禪失望,報考考吏法考核的官員,都是有一些真本事的,四百多人,有將近八成合格了。
吏法考試能合格,這就代表著,這些人都有一些解決案件的手段,下放到地方,只要不碰到那種特別複雜的案件,官員們都可以解決。
下午考核的乃是農事,參與農事考核的官員則要多餘吏法考核的官員,千人之中,有五百多人參與了農事的考核。
農事的考核,並不比吏法簡單,題目內容同樣是由淺及深,一開始是一些關於農業的基礎知識,隨後又涉及到屯田,水利等方面的建設問題。
這份考卷是諸葛亮親自出題的,如能答好,管理好一縣農事不成問題,如能提一些新穎的建議,更可以擔任郡,州的官員。畢竟這個時代,農業才是基礎。
到了半夜,劉禪與諸葛亮等人才將所有的考卷給批閱完畢。
諸葛亮對劉禪說道:“陛下,參與農事考核的一共有五百二十三人,合格的有四四十六人。這其中,還有十多人提出了一些不錯的建議。如屯田,水利方面,都有不錯的見解。”
“這倒是不錯!”劉禪從懷中掏出一卷紙張遞給諸葛亮:“這是這些官吏的資料,挑選其中德行高尚之輩,合格之人,可下放縣一級為官吏,答得不錯的,可至州郡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