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一番話說完,下方眾人便議論開來。
“想不到公子居然對為將之道有如此深的見解?”
這些人之中有一人名叫宗預,也通曉兵法韜略,如今就在軍營擔任軍官。並且後來,他還做到了蜀漢永安都督,也就是陳到之後的那一任。
他對著身邊的人說:“公子說的不錯,為將者,必須身入軍營磨練,才能積累用兵經驗。以前我也讀了不少兵書,自覺懂得用兵之道。
可到了軍營之中才發現,許多地方跟想象之中的並不一樣,一邊研讀兵法,一邊行軍打仗,收穫才會更多。若是完全按照兵法之中的道理來行軍打仗,是根本行不通的。”
“公子說的不錯,馬謖兵法講的頭頭是道,卻不能按照為將之道來要求自己,的確不能重用,是我錯怪公子了。”
“想不到公子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見識,這真是我大漢百姓之福啊,”
有宗預這個既懂兵法,又在軍營中任職的軍官,證實了劉禪的話是對的,一時間眾人都將矛頭指向馬謖。
聽得四周眾人的議論,指責,馬謖不由得面紅耳赤,他不過二十來歲,養氣功夫還不到家,還無法做到淡然處之。
他不由得大聲反駁道:“公子,今日乃是水濱宴會,我們本就是談文做賦。謖正巧剛剛研讀兵法,故拿來與眾人分享,以後自然會去軍營歷練,您為何要說我只知空談而不作為?”
劉禪不禁笑了:“你先前所說的始計篇,不過是《孫子兵法》中最基礎的道理,稍微讀過一些兵書的都懂。
你將這基礎的道理拿來說給眾人聽,他們大多是文人,甚少研究兵法,還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你看看那些懂兵法的,可捧你的場?”
馬謖回頭看向眾人,馬良,蔣琬,宗預等人低著頭一言不發,潘濬更是翻了翻白眼,抬頭望天,對馬謖視而不見。
劉禪繼續說道:“經學記載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諸位談論經學,與自身經歷加以印證,可以收穫許多。
然而兵法,是良將多年積累的用兵經驗,不是單靠談論便可以得到收穫的。你從未帶兵打仗,但卻對著他們侃侃而談兵法大道,不是心存賣弄,博取眼球嗎?
你剛才面對眾人的誇讚,雖然口中謙虛,但臉上的自得之意,都被我瞧見了,由此看來,你雖表面謙虛,實則內心浮誇。若我所料不錯,諸位你們平日裡與馬謖談論經學,他是一定要爭個輸贏的吧?”
聽劉禪這一問,下方一眾士子連連點頭。
平日裡與馬謖談論經學,馬謖可不就是要爭個輸贏嗎,馬謖向來聰慧,一般贏的都是他,眾人還對因此馬謖欽佩無比,傳播他的才名。
可如今經過劉禪這一點破,馬謖的又一大缺點便顯露出來了。
劉禪見眾人表態,同意了自己的猜測,繼續說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你雖然聰慧,但這些士子之中,每個人都有你可以汲取的優點,你與人談論經學,必爭輸贏,可見你連聖人所說的最基礎做人道理都沒有領會。學以致用,學以致用,你學來的知識沒有拿來用,而是拿來顯擺,不聽人言,剛愎自用,是你的又一缺點!
一個君主,要的是能做實事,能打勝仗的人才。然而你只知空談而不作為,為人浮誇,言過其實,性格又剛愎自用。似你這等人,我當然要建議父親不用你。否則將兵馬交到你的手裡,不是讓他們白白送死嗎。”
“公子說的不錯,我今日才看清你馬謖的真面目,想不到你是這種人,我羞於與你為伍!”
“馬幼常,平日你與我談論經學,必爭輸贏,你每次贏了,是不是都我背地裡笑話我?”
“馬謖,平日我與誠心待你,不想你居然是這種人,今日我算是看清了你的真面目,我要與你絕交!”
馬謖的性格被劉禪說破,周圍計程車人們紛紛遠離馬謖。
許多人覺得,以前馬謖與他們談論經學,必爭輸贏,是在他身上找優越感,他們都覺得自己受到了馬謖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