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晉南王率兵北上江州東部,巴山太守熊曇朗向其請降,晉南王接受其部。此時,尋陽王蕭大心正命臨川太守韋約部攻打豫章,晉南王便命新州刺史討虜將軍歐陽瑋部與熊曇朗部前往援助。晉南王與厲鋒將軍盧奕駐紮永修鎮,阻攔前往救援莊鐵的鄱陽王世子蕭嗣。後莊鐵不敵韋約,棄城而逃,老母與妻兒俱陷於城中。尋陽王收複豫章後,仍派兵追捕莊鐵。
鄱陽王世子聞聽豫章已失,便退兵去往鄱陽,奪得鄱陽數鎮。侯賊部將侯子鑒帶重兵前往,圍鄱陽王世子於陽關。晉南王先命厲鋒將軍盧奕率兵救援,又調討虜將軍歐陽瑋部與熊曇朗部前往。晉南王與鄱陽王世子部大敗侯子鑒,收回鄱陽郡西部數城。後晉南王蕭黯與鄱陽世子蕭嗣合兵北上,收複晉熙郡大部。江州東三郡:晉熙、鄱陽、尋陽,均歸王師。
而後,世子屯兵懷寧。晉南與厲鋒將軍盧奕屯兵彭澤。討虜將軍歐陽瑋部與熊曇朗部屯兵鄱陽。不久,侯子鑒部反攻鄱陽。熊曇朗詭詐不戰,卻騙走歐陽瑋部儀仗輜重與部分軍隊,逃往內地。歐陽瑋力不能敵侯子鑒,亦退往內地。鄱陽城被侯子鑒部複佔。而後,侯子鑒親率所部攻打懷寧,鄱陽世子不敵,退守潛山。侯子鑒部南北合圍晉南王,晉南王部孤軍大敗,僅剩千人退往豫章。
而莊鐵逃往尋陽郡後,向鄱陽王請兵救母。鄱陽王失豫章後大恨,便助莊鐵三千兵馬,令其奪回豫章。莊鐵部與韋約部對壘於稽亭,互不能勝。候子鑒部攻下鄱陽與晉熙南部後,也出兵攻打尋陽。鄱陽王便派部將侯瑱帶兵迎戰侯子鑒,調裴之高帶部支援莊鐵,攻打蕭大心。裴之高率兵於中途改道西進,歸順了湘東王。
鄱陽王蕭範因裴之高背叛,氣得舊病複發,調侯瑱前往稽亭援莊鐵。親自率兵迎戰侯子鑒。當時因稽亭對壘焦灼,尋陽王蕭大心帳下有人建議,以莊鐵母親妻兒要挾逼莊鐵退兵。尋陽王言,君子處事,罹不及妻兒。此不義之事吾不能為。後侯鎮莊鐵攻破韋約大營,韋約戰死,侯瑱、莊鐵佔據了豫章。尋陽王蕭大心再度退往臨川。此是太清三年十二月末之事。
太清四年,亦是大寶元年,三月,鄱陽王蕭範因舊疾複發死於軍中,鄱陽王旗下各部鳥獸散。鄱陽王薨後,侯子鑒攻破了湓城,尋陽郡逐步被賊軍蠶食。鄱陽王旗下大將侯瑱前往豫章投莊鐵,後兩人生隙內亂。侯瑱殺莊鐵後,亦被手下出賣,梟其首投降侯景。江州東四郡基本陷於賊手,世子蕭範被敵圍困於晉熙潛山、晉南王被敵圍困於豫章永修。
五月,侯景派大將任約帶四萬重兵進兵晉熙郡,此時潛山城已被困數月,糧草已絕,城中人多餓死。鄱陽嗣王蕭嗣見任約帶重兵至,命部下為其披掛重甲,開啟城門,雖知必死仍殺入敵軍陣中,力竭被賊所殺。
任約佔領晉熙郡全境後,繼續南下攻打豫章永修的晉南王。晉南王部下突圍前往江州臨川、江州巴山、郢州陽新、郢州武昌求援。尋陽王蕭大心欲往相救,然而部下苦勸,言永修小城未待援兵至必已被破,敵目的不在永修,而在南下臨川,需儲備資力應對。蕭大心無奈聽從。
巴山熊曇朗接援信後只命郡內各城關門,不予理睬。郢州陽新小城,接求援信後惶惶然不知所措,縣令邀境內賢達商議,眾皆惶恐無計,時座下有一當地富戶,名為屠衡,素有俠義只名。便起身怒道,賊佔豫章後,頃刻便至陽新。武昌邵陵殺盡忠良,哪會派兵前來,到時陽新人將無葬身之處。諸公此時懼有何用,須即刻派兵援晉南。縣令等只猶豫,屠衡怒走。回家散盡家財,招募義士數百,奔往豫章永修。然而永修大鎮,被任約兵馬團團圍住,非重兵奇兵不能救。
晉南王信使九死一生送往郢州州治武昌的援信,亦已至邵陵王案前。邵陵王在武昌誅盡異己,一言九鼎,又大興土木、仿帝京制,修王宮建四門,大封百官重建朝制,儼然是準皇帝。然而,邵陵王亦深知郢州腹背危機暗伏。鄱陽蕭範一死,蕭大心竟是個無用的,一碰就退,讓侯景賊眾白白佔據江州東。江州東是郢州與賊兵的最後屏障,江州東要盡失,郢州便再無寧日。如今只剩下晉南這個愣頭青,只守那孤城永修,大勢已去,救也無用,徒費兵糧。他邵陵王若果真兵廣糧足,早帶兵去救湘州河東了。因知湘東王志不止湘州,湘州有失,郢州也難保。
此前,邵陵王蕭綸已數次接到河東王求援信,邵陵王已幾次遣使遞信與湘東王,以國之危機大義說之,以骨肉親情感之,請求湘東罷兵。而湘東仍一意攻打河東。慢慢邵陵王也知湘東此舉非為護旨討賊,也非為報殺子之仇,實為平內亂掌極權。而一旦湘州河東被誅滅,下一個就必然是緊鄰的郢州。除非他向湘東俯首稱臣,可他堂堂六皇子,豈能向這個殘疾七弟俯首稱臣。彼此俱是矯詔,誰也不必裝忠臣孝子,湘東做出擎天砥柱樣,只騙騙世人耳目,豈能騙住他邵陵王。只是苦於自家兵少糧寡,且下面各郡多不聽他號令,且西邊又戰事告急,侯景部虎視眈眈,隨時可能撲向郢州。邵陵王實在無力援助湘州。
而此時湘州卻已是水深火熱。信州刺史鮑泉八月率部至湘州境內,猛攻當時駐軍桔州的河東王蕭譽,蕭譽所部大敗,損失慘重,撤退回長沙。鮑泉率重軍進逼長沙。長沙為湘州州治,亦為江線大城,長沙若失,湘州全境失矣。遂河東王欲以湘州全境兵力決戰於長沙,亦廣發援信至雍州嶽陽王蕭察、益州武陵王蕭紀、郢州邵陵王蕭綸、江州晉南王蕭黯處。除武陵王蕭紀處無回應外,邵陵王遣使至江陵斡旋,言若協商不成,待備好將出兵支援。晉南王蕭黯派衡州刺史徐子瞻率一萬兵馬最先趕到,而嶽陽王蕭察亦親率兩萬重兵南下,逼江陵而救長沙。
雍州刺史嶽陽王蕭察率軍南下後,鮑泉兵亦回撤長沙外五裡處,長沙兵圍暫解。而後,河東王傳令湘州各郡前來長沙勤王。湘州援軍在長沙城外與荊州兵馬,相隔數裡對峙,其中亦有幾次交戰,均互不能克。嶽陽王蕭察亦距江陵外十裡處紮營,攻打江陵城,江陵守軍幾不能敵,幸而據城牆之險而守,尚可支撐。
湘東王見嶽陽王來勢洶洶,城防危機,遂親往監獄,看視被押的前督軍王僧辯。與他對坐討論退兵之計,王僧辯向他直陳抗嶽陽王之策。湘東王遂放王僧辯出獄,重委以重任,任其率兵對抗嶽陽王蕭察。遂長沙江陵,各自相持不下。此是太清四年正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