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南梁舊事> 八十九章 禍起蕭牆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八十九章 禍起蕭牆3 (1 / 3)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宴罷,蕭黯獨臥於瓊茅林館高閣,此高閣是園館內觀景樓,蕭黯因此處極目可見城外贛水與農田,遂臥在此處。此正盛夏之時,蕭黯酒後煩躁,又滿懷心事難解。便起身開啟高閣木窗,清風湧來,燥意全消。只見下弦之月,明亮皎潔,籠罩四野。心有觸動,命人去請岑孫吾。

時值盛夏,岑孫吾卻身披秋衣前來。蕭黯關切問之,岑孫吾只道偶感風寒。蕭黯忙命人關閉門窗,佈置軟座薄裘。岑孫吾道,留一扇南窗觀月罷。蕭黯依他,君臣二人便在閣中對坐飲茶長談。

岑孫吾道:“殿下今日於堂中言不知該怎樣解河東湘東之爭。那麼,殿下可曾想過,河東湘東為何會爭。不管怎樣的前因,我等所見的現狀是,當今之時,湘東視河東為第一大敵,河東亦視湘東為第一大敵。那麼環顧天下,殿下有沒有想過,誰是您的第一大敵呢?誰殺你兄弟手足誰就是嗎,那麼殺您手足者亦是您手足呢?誰無道負義誰就是嗎,那麼江州諸郡自立,您又為何不伐不取?誰為亂臣賊子誰就是您仇敵嗎?那麼除侯景外,江東南北兩岸,遍地都是。那麼,究竟誰是您最大的敵人?”

蕭黯沉思片刻道:“禍亂天下,使我南朝生靈塗炭者,此時便是我最大的敵人。”

“那麼侯景輩、殿下諸親俱是您的敵人!”蕭黯心內一驚,卻也知此他不無道理。

這些是此刻使我南朝生靈塗炭者,那麼還有那些可能為禍我南朝者。便是在江北隔江觀火的東西兩魏!當日侯景舉河南河北十三州首鼠兩端,同時降我南朝與西魏。我南朝大敗於寒山之戰,寸土未得。而西魏卻得河南七州十三鎮。若說侯景對南朝百姓有一功,便是這七州十三鎮許與西魏。使得東西兩魏兵戈不斷,大爭於河南河北之地,無暇顧及已經亂弱、不堪一擊的南朝。

我交廣軍收複始興後,嶺南嶺北資訊得通。聽聞西魏河南王王思政這個悍將終於撐不住了,被迫投降了東魏大丞相齊王高澄。原侯景所轄河南土地又盡數複歸東魏,再加上北兗、北徐、青、冀,東魏已幾乎佔據中下游江北全部土地。東魏與我京畿腹地,僅剩天險長江。也許,等我南朝諸王內戰完畢,侯景也早被誅滅了,卻是被東魏南下所滅啊!如今東魏收回的江北幾州是我南朝舊地,民情不穩,尚未全服,所以東魏需先穩定江北全境。而且因與西魏血拼於河南,朝中猛將折損巨大,聽說連令侯景喪膽的燕郡公慕容紹宗也陣亡於潁川。王思政這手染東魏名將之血的仇敵,高澄不但未殺反授予高職。此舉正是為惜才,為大軍統帥所慮,待江北幾州全境平伏,西魏放棄河南之時,便是東魏大軍渡江南下,攻伐我南朝之時。

若說今時放眼天下,東魏最強盛,我卻並非最憚。所深慮者是西魏宇文氏。宇文氏所治東魏國土狹小,且是戎狄外族統治,治下官民亦宗族各異。但是宇文泰信任關中漢人蘇綽,將漢人治軍政之法,盡施於東魏,名為“六詔”。是為清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宇文泰使此六詔為吏治綱領教條。又有均田、府兵兩大政軍國策。使得東魏吏治清明、民生穩定、軍隊嚴謹。此是內穩方外強,敵莫能攻。

殿下知嶽陽王強勢好勝,見江南紛爭,怎會一直按兵不動。那是因西魏見南朝逢難,便在雍州北界投放軍力如同添油、每日劇增,時時挑釁騷擾,試探虛實。嶽陽王十萬大軍陳兵邊境,不敢動彈分豪。因深知,只要他調兵去往江南,西魏必然趁虛而入。西魏軍力強大,猛將如雲,官庫豐盈,卻不貿然挺進,還以外交手腕往來於襄陽、江陵。這樣的敵人甚是可懼。

殿下只看此時諸王相爭,其實還未到大爭。因荊州湘東王、雍州嶽陽王、益州武陵王,不得東西兩魏支援和不攻承諾,不敢大爭。但這三王互不臣服、嫌隙愈深,必然大爭。那麼怎麼得東西魏支援,除遣子為質與割地,還有他法嗎?

剛才我說侯景對南朝有一功,其實,此人還可能是南朝救星。若我南朝能從侯景之亂鍛煉意志,從此改良革新,重寒興法,與民生息,侯景實為南朝救星。若侯景之後,南朝各州豪強割據,諸王向北稱臣,一味同室殘殺,侯景之亂實是亡國之災。

岑孫吾說完這番話,又問蕭黯:“此時,再環顧天下,殿下還以亂國、禍我南朝百姓者為敵嗎?”

“我志不改。”蕭黯答。

“那殿下要做強敵環伺的孤家寡人了。”

“我有你們助我。”

“殿下,能為這志向做出何等犧牲?”

“凡我所有,均可貢獻舍棄。”

“可舍棄個人名利、私情、榮辱嗎?”

蕭黯心內一動,終道:“若天下重歸天平,我這一身一命,都可不要。”

好!岑孫吾贊嘆。

“那麼,殿下將走一條無人敢走的路。那就是:矯詔、改國制、爭土地、誅骨肉。”岑孫吾語調如常,蕭黯聽來卻如巨雷在耳,大驚失色。岑孫吾面不改色,仍繼續敘道。

矯詔是讓殿下據法理正統。如今湘東王、邵陵王、鄱陽王均號稱都督中外軍事、假黃鉞、承製,都可代行皇權。若明日,諸王以皇權任您為東揚州刺史,命您往前線討賊,您應是不應。若湘東王以皇權招封歐陽瑋、陳霸先等人,他們應是不應。您若無法理正統之名,必會被他人驅使,不能護羽翼。我聽徐子瞻說,當日上甲侯傳密詔有五人,您是其中之一,最後實際接詔的只有您、當陽公、湘東王三人。那密詔內容您未與任何言,卻毀於意外火災,此事當陽公等盡知。既如此,怎知陛下不是因你擁嶺南軍政財權,同樣封您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承製呢。

二為改國制。不是把我大梁國制樣樣都改。只改兩條:一是籍制;二是均田。殿下承製而行,便有法理皇權。首先便是廢奴籍賤籍罪籍。使百工、兵卒、奴隸、罪家後代與普通民眾一樣,可讀書,可通婚,可務農,也可為官。殿下旗下各軍官治官選拔,士族、寒族、平民、脫籍奴隸與兵戶籍,均可參與,唯賢是舉。這些人定會忠誠於殿下,也必會執行殿下意志治軍政。此是改籍制,另一均田也與此相關。

原我南梁土地大部分封給皇室與門閥各爵、部分由各地豪強大族壟斷、部分由寺廟道觀耕種,少部分給平民。如今京畿遭難,奴隸四散,大部分原屬皇室與門閥各爵的土地荒耕,卻無人敢佔。地方豪強相互攻伐佔地,驅逐平民。平民最為悲慘,有田不敢耕,流離失所。還有那些奴隸,從原主家走出,不知何往,要麼做匪盜,要麼餓死路邊。而均田,便是將無主之地,分給徙居此地的平民與脫籍奴隸,使他定居耕種、納繳田稅。這均田首先便從收回寺廟道觀土地開始,以後再從稅收中分出小部分供給寺廟。然後再是降賊門閥貴族土地。最後是割據地方、擾亂鄉裡的豪強土地。先將此三類土地均分,已足夠供養治下軍隊與百姓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