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南梁舊事> 第八十章 靖難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章 靖難4 (2 / 2)

蕭黯率先出列道:“我附議堂兄之見。”

旁邊羊鴉仁道:“羊鴉仁附議永安侯。”

蕭方等也道:“永安侯此議甚好。”

蕭嗣也出聲說:“就聽仲正的,十日攻下京城!”餘下眾人也紛紛附議。

蕭確看柳敬禮道:“五郎,你可願往?”柳敬禮自幼好勇逞強,有湘東惡少之名,原也是氣血方剛,如何能不接這話。他幹脆答道:“永安侯若馬身上朱雀航,我馬頭必也至!”

自此,幾路援軍暫時整合一處,主帥常輪流於幾營中濟濟一堂,商議進兵之策。這晚會於東營蕭確帳中,眾說紛紜,各有對策,一時不能統一,更不能斷出何策更好。座中康州刺史徐子瞻聽眾人亂言紛紛,忍無可忍出言道:“鄱陽王世子所言查詢缺口攻賊不備,攻賊不守之策。永安侯以勇制怯,以多制少,蟻附攻城之策。以此時兵勢都未保萬全。想去歲十月,侯景帶幾千羯胡賊眾兵臨城下。時京城六門戍衛兩萬人,皇城禁軍六千人,東宮及永福省乃至各門閥府邸親兵部曲至少過萬人,再加上外有援軍二十萬,怎地就兵敗如山倒。因兩字之禍,一是逃,二是降。西石頭陪城與西州城,北白下與同泰寺,東府城,俱是因主帥兵將或逃或降而陷落。若再究這逃、降二字之後,竟只有一字,是懼!為何俱,為何怯,因我南朝太久未見血光,因賊兵殘忍屠殺。因聖上與親族困於宮城,生死未蔔,賊兵又故布疑亂,今日說聖上崩,明日說皇太子薨,後日又說大司馬逝,不說軍心,只怕諸位之心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賊兵此時,卻已招募京城罪犯奴隸為兵員,全予免賤籍,只要有戰功即刻升遷,又慷慨供給,縱兵於城中劫掠。這些人當然誓死效忠侯景,豈能不軍心大盛。維今此時,我們兵力佔優,且為正義王師,此時需要做的正是重震軍心,重整各營秩序。各路兵將若有必勝之心,剛才諸公之計,隨便擇一個齊力為之,臺城均可救。”

眾將帥均為一方諸侯豪帥,浴血多日,豈能聽徐子瞻這初進戰場,南蠻邊陲一青年州君所言。中間便有將帥不耐煩道:“說得容易,如何提振軍心?”

徐子瞻朗聲道:“傳令十路,說聖上已於臺城中發旨,號令眾軍齊力絞殺侯景逆賊和所部戎羯兵。再傳旨內城,說聖上旨,只要侯賊首籍落下,將大赦附逆眾兵。到時我軍心必大盛,侯景軍心必大亂。我等各部出兵,賊自易平。”

徐子瞻此話一出,眾皆驚愕。有直言者出聲斥罵徐子瞻:“豎子竟有矯詔之心!想做亂臣賊子嗎?”

蕭黯與徐子瞻俱是一驚,蕭黯欲出言維護,蕭方等卻阻止他。

在眾人逼迫下,徐子瞻雙膝跪地,以大禮北拜,口中省罪:“罪臣徐子瞻,救駕心切,一時失言。吾以東海徐氏列祖列宗名姓起誓,並無欺君不臣之心!”

經此一節,眾路軍帥也便各自散去了。臨行前,蕭確拉徐子瞻手臂道:“徐州君,本侯定想法讓矯詔變為真詔!”

然而,此時皇城已被隔絕,與外界資訊不通多日。蕭確之前也試了各種辦法打通訊息,終無法達成。此時,帳下參軍夏侯雲重心生一計,獻與蕭確。隨後,兩人佯生口角,蕭確以鞭刑痛打夏侯雲重,夏侯雲重連夜帶所部親兵部曲數十人,假意投降侯景去了。後來湘東王世子蕭方等得知,擔心夏侯雲重使計中之計,順勢真降了侯景。蕭確聽聞大笑道,堂兄不知雲重,雲重必不負我。

夏侯雲重去後某一日晨曉,蕭黯於大帳中突聞鼓譟之聲,聲音甚是整齊,雖不巨大,卻連綿不絕。蕭黯忙穿衣出帳去看,見營中諸將士也不知何事,紛紛出帳觀看。只聽鼓譟之聲自北岸皇城方向傳來,似金屬巨石撞擊之聲,整齊有度,聲勢浩大。蕭黯露出笑容,心中明白是夏侯雲重進臺城了,臺城終於知道外面勤王大軍已至。正透過此鼓譟,遙遙告知城外王師,皇帝陛下安,臺城鬥志尚在。蕭黯淚水蒙上雙眼,雙膝跪下,朝北遙拜。很快,建康周圍所屯王師,俱已感知,頓時各營沸騰,流淚歡呼,都道陛下安,天下便安。

將帥中有激進者提議馬上帶兵殺入京城。蕭確與蕭黯安撫眾將,雲待夏侯雲重帶聖旨返回,再整合全部兵力,方能一舉收複京城。

五日後,夏侯雲重孤身一人一身風霜返回東營。蕭黯聞說後,忙起身去往東營蕭確處。到後得知,夏侯雲重攜聖旨討賊詔,自北逃出京城。自北方繞過鐘山,夜行晝伏,步行返回東營。此行往返俱是艱險,然終為幾近絕境的臺城帶去希望,也為城外屯軍帶來聖旨明詔。夏侯雲重已被聖上親封直將軍,言聖上身體精神尚佳,諭各皇子皇孫眾臣勿念。又言臺城能在眾賊包圍下支援日久,都是大司馬羊侃率眾苦苦支撐,可惜,大司馬羊侃上月末病逝。如今是太子與雲杜侯率軍抵抗。

眾人皆知,雲杜侯柳津正是大都督柳仲禮之父,士大夫老父尚帶兵抗敵,都督柳仲禮豈能不重燃鬥志。夏侯雲重又言朱異已逝。眾人聽聞大快道,這奸臣祿蠹,到底是死了。夏侯雲重又說及臺城內慘狀,糧米已絕,守城眾官兵,上至公卿下至兵卒,以鼠雀人肉為食,已近絕境。蕭黯聽說此言,心如刀絞,當下淚已下來。蕭確恨道,此次必重整旗鼓,拿下京城,誓殺跛賊!

皇帝討賊詔傳遍眾軍,士氣為之大震。十萬兵馬集結,兵勢甚盛。正合此時,一朝渡河,驅逐胡擄,收複京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