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歷史軍事>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術是天下罪魁禍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術是天下罪魁禍首 (1 / 2)

六月十六日,接連十餘日的大雨終於停歇,百里外雖有輕風細雨,但壽春城附近總歸是天氣晴朗了。

太史慈在攻取成德縣後,將成德負隅頑抗的縣令、縣尉人頭斬首送到合肥城下,以示眾人。

合肥縣令與其餘官吏被嚇得頭皮發麻,成德此刻的城牆可比合肥還要堅固,連那裡的牢城都不能守,合肥還守個屁。

成德一失,壽春守軍徹底陷入漢軍包圍,恰便似魚鑽入絲網,鳥撲入樊籠,進去了就再也難出來。

反正袁公是沒機會再責怪他們了,樞紐之地被漢軍切斷,各地文書都傳遞不到壽春,眼見大勢已去,此刻不降更待何時?

不僅合肥城立馬就降,連帶著浚遒、全椒、阜陵三縣,漢軍還未趕到,就已然望風而降。

整個九江郡,只剩下壽春、下蔡、歷陽三城還在堅守未降。

廬江方向,管亥也已攻取五縣,深入廬江腹地,隔斷了壽春與廬江的聯絡。

漢軍以疾風驟雨之勢,數月之間橫掃淮南,無往而不勝,兵鋒所過,無堅不摧,萬夫莫敵。

讓臨近的荊州江夏郡的眾多豪族,不覺心神靡寧,手足失措。

哪怕站在一旁沒有下場,都能感受到如排山倒海之勢撲面襲來,縱使萬軍在側,恐怕也難以抵擋。

也暗自慶幸,景升公沒有得罪漢王,不然各路大軍就不是在攻打九江與廬江,怕是在攻南郡與江夏了。

江夏太守黃祖見漢軍不可抵擋,不由心憂無比,他和孫氏可是有舊怨,早就聽說孫文臺之子孫伯符投靠了漢王,又被任命為琅琊相。

可謂年紀輕輕,就出任一方為兩千石相。

由此可見,孫策甚得漢王器重與喜愛,要是漢軍平定淮南,孫策請命調任廬江安撫民生,暗中想為其父報仇,江夏該如何是好?

先不說打不打得過,就算打得過孫伯符,還有南陽張益德在旁虎視眈眈,那可是熊虎之將,更是漢王之弟。

還有青州黃巾賊出身的管亥,在淮南屢破黃巾,又多敗紀靈,也算善於用兵。

共同揚名的還有兗州樂進,雖然容貌短小,卻精悍膽烈,作戰勇猛。

亦是漢王親自在卒伍中選拔的勇將,不容小覷。

還有攻打淮南的主將太史慈,也是青州人士,擅長馬戰與步戰,曾經追隨漢王破曹操、討袁紹、斬匈奴單于、降張揚、定徐州。

江夏太守黃祖思來想去,最後驚恐的發現,要是孫伯符真來生事,他還不能輕易出兵報復。

就怕打了孫策一個,結果惹來一堆精兵猛將。

到那時又從南陽、汝南、廬江三面合圍江夏,縱使孫吳復生也不一定能討得好處。

黃祖在心裡盤算著,黃氏究竟如何是好,何去何從。

接著目光微眯,瞬息下定了主意,既然打不過那便另當別論,在孫伯符出任廬江太守之前,徑直加入漢軍就好。

到那時,他與孫策同樣作為降將,背後也有漢王撐腰,難道對方還敢為父報仇,強殺了他不成?

黃祖想到這兒,不覺略微鬆了口氣。

他沒有覺得背棄劉荊州,轉而投靠漢王有什麼不妥之處,漢王於漢家社稷更有功勞。

何況伏波將軍馬援曾言:“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景升公雖然待黃氏不錯,但他也報答了對方,要不是他設伏兵殺了孫文臺,景升公焉能坐得穩荊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