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規定這東西,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到時候他真的在國內賣車,上面還能卡他嗎?!
sh方面都是體制內的人和德方談判,他們遇到某些問題還得去中央請示,光跑部就有十多個,一個部門說不同意,他們就得反覆的談,反覆的請示彙報,規矩很大很複雜!
而在上面的人,誰都想在這個大專案上說兩句話,誰又都說的不算,上面一句話,底下人跑斷腿。再一個,他們是國內第一個和國外投資談判的,自認為一切摸著石頭過河,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也分外小心,所以就造成了一個談判,六年的漫長時間。
看了外方的談判內容計劃書,中方談判組都眼睛發亮,尤其是李剛和兩位中央外經貿的監督人員。
里昂還表示,如果中方有什麼需要新增補充的內容,隨時可以補充。外方的態度非常好,非常誠懇,並且寬容得很,什麼都可以談,這是中方人員出乎意料的。
外經貿人員向谷牧和饒賓彙報的時候,兩人都十分驚訝。
饒賓驚訝的問道:“法方同意了15萬輛轎車的年產量,也同意了80的出口?”
外經貿的人笑著說道:“是的!法方來的人態度非常好,比sh的德國人好說話的多,我們也是沒想到!”
外商的計劃書,不但同意了中方的產量和出口創匯要求,還同意使用中國的法律解決以後雙方產生的糾紛。
要知道sh方面,還沒談到這個問題呢。而且德方談判人員態度非常堅決,和中方的分歧非常大。
林強生知道,sh那邊的談判過程,產量和出口就能糾結他們雙方兩年時間;然後是德方要求使用德國合資法解決以後的糾紛,法律問題又糾纏了一兩年;再然後是先簽基礎協議還是直接簽署合同,又是一年;然後是銷售問題。
德方把問題一個個提出來,舊問題解決了,又提出新問題,中方疲於奔命,雙方反覆的磋商談判。六年裡總共談判了三十次,sh、京城、德國,這些地方sh的談判組都跑遍了。六年後還是他們自己想通了,繞過中央自己和德方先斬後奏才成功簽署合作協議。
這麼長時間的談判過程,連中央外經貿的人都說,“有這時間,你們還不如自己發展呢!”
其實,之所以和德方談了六年,在林強生想來還是sh方面自己的原因,他們太拿德方當回事了,也太拿自己不當回事了。
谷牧翻著談判計劃書,說道:“既然外商的態度這麼好,我們更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儘快促成這次合作。咱們大家現在就研究一下這份外商提供的計劃書。”
法方提出的合作分兩項,前一個要和汽車廠合資的專案,外方出資和技術裝置佔有合資公司的50的股份。這也是中央的底線,不過這個底線還得向上彙報,上面點頭才行。
外方想在省城投資一座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的計劃,更是對國內很有吸引力。
饒賓聽著內容,兩眼發亮的說道:“能不能讓外賓把這個投資放在沿海地區,也更方便以後的出口計劃啊?”
谷牧也有興趣的點點頭,說道:“放在沿海地區,有很多好處,你們沒向外商提議嗎?”
外經貿人員互相看了看,對谷牧和饒賓同時搖了搖頭,其中一人說道:“我們說了,但是外商說不會考慮其他地區。”
饒賓笑道:“我覺得你們還是沒有充分的和外商說明這樣做的好處,我們應該再和外商聊一聊,把零配件基地建在沿海,他們也應該懂得這樣做是有益的!”
“我們都和外商解釋了,但是他們態度很堅決,說不會考慮別的地方!”外經貿的人還是搖頭說道。
他們也很納悶,為什麼外商會捨近求遠,硬是要把工廠建立在內地呢?!
饒賓不可思議的說道:“怎麼可能,難道外商不知道在內地建廠會增加成本?!”
谷牧說道:“我也看好把生產基地建在沿海,這樣不但節省很大的人力物力,也和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計劃相一致!”
眾人互相討論了一下,都傾向於再和外商談一談這個問題。
喜歡工業民科請大家收藏:()工業民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