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過去,胭脂就想著無論如何也得見見弟弟的這個義兄。
一來總要瞧瞧對方是好是歹;二來麼,長姐如母,她總得多操些心。
雖然那小子口頭上說義兄為人肆意灑脫,並不計較什麼財物,可胭脂並不敢當真,琢磨著最好也趁著中秋節的由頭送點什麼。
她想的太多太雜,不覺時光飛逝,晃晃悠悠一抬頭就發現已經進了城門。
此鎮名喚青山,乃是沿河修建,便不似尋常城鎮那樣方正,整個東、南部都是順著河流交彙處落地生根,又在東南一處兩河交彙的三岔口處特設客貨碼頭,專迎南來北往官商客貨,晝夜燈火通明人聲不斷。
西北兩面倒是方方正正的,各有一大兩小三道城門,同東南兩邊的三道水門一起,這便形成了青山鎮的十二道城門閘口。
雖然只是個鎮子,但因為有河流交彙,自古以來往來客商、行人不絕,城牆厚重,守備森嚴,繁茂氣派不輸一般州城。
站在厚重巍峨的城牆之外,都能聞到裡面飄出來的濃鬱香氣,聽見裡面混雜著各地方言的熱鬧叫賣,看見不斷出入城門的商販,令人不覺心馳神往。
小蓮村地處青山鎮西面,便從西門入,而胭虎做工的糧店乃是本鎮總店,正位於東南角依傍碼頭而建的大型貨貿市場,胭脂需得斜跨整座鎮子才能同他碰面。
百姓日常生活所需都可從鎮上縱橫交錯的東西、南北大道兩側森羅密佈的店鋪中買到,胭脂每每交接的胭脂水粉雜貨鋪子就在城中略偏東的位置。
來之前她都劃算好了,先去將貨物賣了,正好也輕省些。然後再去城北面的學堂瞧瞧,看能否同王生見一面,說幾句話。完了之後,估摸著也就差不多晌午了,她正好可以去尋弟弟一同吃飯。
胭脂水粉店的老闆娘夫家姓楊,大家都稱呼她楊嫂子,最是個爽快麻利的人。
她的店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上到胭脂水粉,下到頭繩頭油,再到大姑娘小媳婦必用的絡子、手帕子,甚至是半成品的鞋面、被面,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又因為開的年歲多了,為人又厚道,許多老街坊都愛往這邊尋,買賣很是不錯,給錢也大方,胭脂也一直都在這邊賣貨。
胭脂去的時候,楊嫂子正在同兩個年輕小媳婦說笑,老遠隔著門瞧見她就笑著招手,又要抓南瓜子與她吃,胭脂笑著謝絕。
“不瞞嫂子說,我今兒確是有急事,就不耽擱您的工夫了。”
“要去看你弟弟吧?”往來的多了,楊嫂子也知道她有個弟弟在鎮上做工,每回來了都要去瞧瞧的。且馬上就要過中秋了,想必姐弟兩個很有些知心話要說,當即指了指裡頭,腕子上金燦燦的龍鳳呈祥鐲子晃悠悠蕩了兩下,“也罷,你來一趟不容易,快去坐下歇歇,我先同那頭交割了,再來與你結賬。”
胭脂道了謝,且去裡間坐下喝水,又拿著帕子使勁抹了幾把,將臉上的汗都擦幹了,這才覺得暢快些。
團圓節素來為大慶人所重視,百姓往往提前一整月就開始籌備,如今街上賣的也多是與中秋有關的貨物。什麼桂花酒、明月燈,圓滾滾的大芋頭,玉兔搗藥、秋菊飄香圖案的花色月餅,月圓人圓的扇子、吊墜兒,看得人眼花繚亂。
胭脂託著下巴看了會兒,不禁也被這氣氛感染,跟著歡快起來。
真好。等會兒她也能跟弟弟一道吃頓團圓飯了。
“嗨,今兒可真是熱壞了,”正想著,楊嫂子就搖著扇子進來了,二話不說先吃了杯茶,這才興致勃勃道,“前幾回你送來的茉莉粉十分好賣,我自己也用呢,果然遠比別家的勻淨細膩,顏色又自然,香味兒也好。眼下正逢佳節,誰不想打扮打扮?早就有人問過我好幾回了,偏我不知道你家在哪裡,也沒個訊息往來,這可急死我了。”
市面上倒是也有旁的雪白細粉,只是要麼含鉛或是水銀之類,長期敷用對身體無益;要麼幹脆就死白死白的,強行塗抹好似活見鬼,十分難看,遠不如胭脂做的這些粉嫩自然,不光服帖,且瞧著氣色也好,不用額外再抹胭脂粉。
誰知胭脂卻苦笑一聲,一邊將包袱裡頭的東西擺出來,一邊道:“我何嘗不想多做些?只嫂子你也知道,咱們青山鎮內外,茉莉是不多的,又生的散,我也不大得空,攢了大半個月,也不過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