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南秦北趙> 第二十六章 楚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章 楚昭

長安城頭的硝煙尚未散盡,趙凜倚著染血的永珍宮臺階,望著宮門外如潮水般湧來的叛軍。他手中那把鈍劍早已捲刃,身上的龍袍也被撕得襤褸不堪。就在絕望之際,西北方向突然傳來震天的馬蹄聲,一支繡著“楚“字的玄甲軍如黑色閃電般撕開秦軍防線,為首將領身披銀鱗甲,手持丈八蛇矛,正是趙凜的女婿楚昭。

“岳父大人!“楚昭翻身下馬,將染血的披風披在趙凜身上,“末將率十萬楚軍星夜馳援!“他轉頭望向叛軍方向,眼中殺意凜冽,“定要讓這些亂臣賊子血債血償!“趙凜望著眼前這個曾在鴻鵠軍歷練的年輕人,恍惚間想起初見時,楚昭單槍匹馬闖過五重關卡,只為向自己求娶最疼愛的女兒趙柔。

楚昭的楚軍戰力驚人,他們採用胡族騎兵的突襲戰術,配合卑族打造的改良弩車,在長安城外交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火力網。秦軍和匈奴聯軍被打得節節敗退,原本囂張的叛軍見勢不妙,紛紛作鳥獸散。當最後一名敵軍倒下時,楚昭跪在趙凜面前:“請陛下回城,長安已復!“

趙凜在楚昭的攙扶下踏入滿目瘡痍的永珍宮。昔日輝煌的宮殿如今斷壁殘垣,唯有父親趙慶留下的三支令箭,在灰燼中依然閃爍著微光。他顫抖著撿起令箭,將它們鄭重地交到楚昭手中:“這三支令箭...承載著趙氏兩代人的心血。第一支'天下歸一',如今大趙山河破碎,望你能重拾舊業;第二支'仁政愛民',切莫重蹈朕的覆轍;第三支'賢嗣永昌',選賢任能,才能讓大趙長治久安...“

楚昭雙手接過令箭,重重叩首:“岳父放心,楚昭定當以性命守護大趙!“他看著趙凜日益衰弱的身體,心中滿是悲慼。趙凜的一意孤行雖然導致大趙瀕臨滅亡,但楚昭知道,這位曾經的帝王,也曾是帶領趙國從廢墟中崛起的英雄。

趙凜最終沒能撐過這個冬天。臨終前,他將女兒趙柔喚到榻前,握著兩人的手:“昭兒,柔兒,大趙就交給你們了...“話音未落,便永遠閉上了眼睛。楚昭登基那日,沒有舉行盛大的典禮,而是帶著趙柔來到青原牧場,在趙慶的衣冠冢前立誓:“我楚昭在此起誓,必遵先帝遺訓,復興大趙!“

楚昭繼位後,立刻著手整頓朝綱。他重新啟用被趙凜罷黜的諫議大臣,恢復“青苗法“和“五族通商“政策;在長安城設立粥棚,親自賑濟災民;還將趙凜為彰顯功績修建的通天閣廢墟改造成義學,讓五族孩童都能免費讀書。為彌補國庫空虛,他帶頭削減皇室開支,將趙凜收藏的奇珍異寶盡數變賣。

軍事上,楚昭沒有急於復仇,而是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他與秦國重新談判,以絲綢、茶葉換取邊境和平;派使者前往匈奴,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暫時緩解了北方壓力。同時,他對軍隊進行改革,設立“軍功學堂“,讓五族青年都有機會晉升;還組建了一支“監察軍“,專門監督將領貪汙腐敗。

在楚昭的治理下,大趙逐漸走出陰霾。五年後,當他再次站在永珍宮的城牆上,看到的不再是滿目瘡痍,而是商隊絡繹不絕,百姓安居樂業。城外的農田裡,五族百姓共同勞作,歡聲笑語迴盪在田野間;學堂裡,孩子們誦讀著“民為貴,社稷次之“的經典,聲音清脆嘹亮。

楚昭時常會帶著孩子來到存放三支令箭的祠堂,給他們講述趙氏兩代帝王的故事。“這三支令箭,不僅是權力的象徵,更是責任的傳承。“他撫摸著令箭上斑駁的刻痕,眼神堅定,“記住,真正的王者,不是靠武力征服天下,而是讓百姓發自內心地擁護。“

而在大趙之外,秦國、匈奴等勢力也在暗中關注著這個曾經瀕臨滅亡的國家。他們驚訝地發現,新君楚昭的手腕比趙慶、趙凜更加高明,他以仁德治國,卻又不失威嚴;以智慧外交,卻又暗藏鋒芒。一場新的博弈,正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悄然展開,但大趙,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