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用後世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會覺得很多時候戰國時代的國君們好像都沒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常常作出一些在後人看來很短視的舉動。
不少文章都持這樣的觀點,比較典型而且有名的有等等。
但是,這些戰國的國君們真的就這麼愚蠢嗎?
首先必須要注意到的是,在戰國時代之前,整個華夏大地之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強有力的、能夠被稱得上是大一統王朝的國家。
也就是說,可能就連最終的勝利者秦國自己,在勝利之前都不知道大一統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所以在歷史上,六國爭相割地賄賂秦國,其實還真沒什麼好奇怪的。
齊國強大的時候,秦國不也得割地,好讓齊國大軍退出函谷關嗎?
楚國強大的時候,同樣也是對韓魏兩國予取予求。
趙國現在強大了,魏國和秦國也是割讓了大片領土。
為啥?因為諸侯國都覺得,你霸主就霸主唄,反正你最多風光個幾十年,然後大家一個圍攻你就完蛋了。
歷史上的霸主齊國和楚國不就是這麼倒下的嗎?秦國和趙國不就這麼崛起的嗎?
在這樣的心理下,指望歷史上的六國去齊心協力共抗強秦,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反正他秦國肯定會衰落的,不會一直強下去的,只要等一個契機就行,一個類似五國伐齊這樣的契機。
這就是歷史上那些六國國君們的想法。
趙丹也可以肯定,這也是現在除了趙國之外其他六國的想法。
這就是所謂的“時代侷限性”了。
這些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君根本就無法想象得到大一統王朝的模樣,就好像一個1900年的地球人不會想象到一百年後人們單單憑藉著一個不過巴掌大的、名叫手機的東西就能夠在地球的兩端、隔著幾萬公裡的地方做到“面對面”的暢談。
或者這麼說,別看現在這戰國七雄國君一個個風風光光的,但誰知道哪天自己的國家會不會被直接一戰而亡呢?
春秋初年幾百上千個諸侯國,到了現在這公元前257年,已經只剩下了七個,絕對的百裡挑一。
這種慘烈的現實足以讓七國的每一位君王心中都有一種危機感,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