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戰國趙為王> 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 (1 / 3)

第二天早晨,龍臺正殿。

由於樓昌被誅,然後龐、鄭朱兩人先後進入核心,所以現在的趙國大臣一共有七人。

趙丹目光環視一圈眾人,然後停留在了龐的身上。

龐此人,雖然也算是布衣出身,但趙丹扶持他起來就是為了限制廉頗,對此龐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龐並不會和廉頗走得很近。

趙丹心中暗想:“聽賢的密報,最近龐似乎和趙勝走得有點近啊,看來很快就要成為趙勝一派的成員了。”

如此一來,公族派可能又會重新恢複三人。

不過廉頗和虞信這邊的動作也不小。

聽說最近虞信和禦史李伯走動很勤,而且因為某些官員的問題李伯和司寇趙豹似乎鬧得有些不太愉快,所以李伯很有可能會加入到虞信廉頗這邊。

老實說,這種狀況其實趙丹不太喜歡。

你們這些臣子就好好的當臣子嘛,心裡就想著效忠寡人不就好了,整天搞什麼拉幫結派幹嘛?

但趙丹的心裡也很清楚,為了政治利益而聯盟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任何朝代都有。

在很多朝代的朝堂上,通常都是會有兩派甚至更多的派別,這些派別通常包括文臣、武將、勳貴、宦官、外戚等等,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也就是這個時代比較特殊一些,因為在戰國時代末期才開始有了文臣武將之間的區分,之前都是要求文武雙全的,所以像後世那種文官武將尖銳對立的情況眼下還不存在。

不過其他派別也已經開始出現了,比如說賢就是宦官,雖然並不是七大臣之一,但是影響力其實和七大臣任何一個人相比都不差。

又比如說七大臣之中唯一一個還沒有站隊的趙國大行人鄭朱,鄭朱是鄭國王族後裔,鄭國被韓國滅掉之後他的先祖流亡趙國,多次和趙國王族通婚。

如今趙丹王宮之中就有一個鄭夫人是這個鄭朱的同胞妹妹,所以鄭朱實際上也就是趙國的外戚了。

這趙國政壇還真的是應有盡有啊。

趙丹心中暗嘆一聲,罷了罷了,水至清則無魚啊。

趙丹臉色一整,開始進入正題。

“諸卿想必都已經知道那秦國使團到來之事了,所以寡人今天召集諸卿就是想要問一下,現在應該如何答複秦國人?”

大家都是聰明人,所以一下子就聽出來,大王這是要確定下一步的方略了。

有人可能就要問了,為啥要到這個時候才來臨時抱佛腳討論下一步國策,就不能搞個長遠點的,什麼五年十年計劃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