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十裡紅妝> 第110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0章 (1 / 3)

後宮從來不乏陰謀詭計,這林震威不是不知道。他當年就是這樣步步驚險的走過來,走到現在,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可是看著自己兒子兄弟倪牆,骨肉相爭,總不免心寒。他看待問題,比芸娘還粗暴簡單,芸娘認為人的作為無非為情為愛為名為利,她看呆林欣妮挑釁三娘也是如此:刨除不可能的部分,那就是最終結果。譬如,情、愛可以完全劃去,林欣妮不可能對三娘有什麼感情,若是有,那也是因為她而産生的憎惡,打人顯見也不可能是能帶來什麼好名聲的舉動,那就只下“利”之項了:

林欣妮能從三娘身上得到什麼好處利益?她貴為公主,三娘只是個四品官眷夫人。

三娘是她母親,林欣妮對付三娘等於對付她。又,林欣妮背後站著以大皇子為代表的勢力,而她,則代表了祈雲、太子一方,於是,結論出來了:大皇子要對付祈雲、太子。祈雲離京,那就只剩下太子了。也就是透過她搞太子。她跟太子能整出什麼事?一男一女,能整出什麼事,也就那點事了。

若真了那種醜事,皇帝為了保護太子的聲譽,只能殺了她。以她和祈雲的感情——大皇子自然是知道她和祈雲關系的,那“撞破”她和祈雲奸_情的丫鬟可是他的人,她們沒殺她,自然會回到大皇子手中,大皇子自然也就得知了。得知卻沒有馬上利用,大皇子也算是沉得住氣,這不禁讓芸娘高看了一眼——

她若因太子而死,無論祈雲會不會為了她和太子反目成仇,心生齟齬難免,而太子因為那種“眾人心知肚明的”醜事也必然形象大損,再和祈雲關系不愉快,他的太子寶座可就不妙了;然後,再巧妙地披露祈雲和死去的她的不堪關系,那祈雲也得落臺,祈雲自身難保,再要支撐她的儲君弟弟可就難了,更何況,還有那些齟齬在?一旦擊破了“祈雲—皇帝—太子”的穩固三角勢力,那大皇子要在儲君的位置上爭一爭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慘劇,芸娘先行一步入宮,寸步不離皇後娘娘,所謂的去檢查宴席準備情況不過是提供機會對方下手,而那個走出皇後宮門的所謂的儀和公主,不過是府裡一小宮人假扮,先前祈雲為了將來能有可用之人出海,在府裡下人和親衛中挑了一群人訓練水上功夫,這小宮人最厲害,能在水下憋氣近半個時辰,為人也聰明機警,所以選了他行事。他看見丫鬟倒下,馬上就憋住了氣,是故才能在黑衣人和引路宮人離開後匆匆改釵易弁裝成太子身旁侍候的宮人。當然,為了預防對方採取迷暈之外的手段,他們還做了別的措施,不過沒用上,事情就朝芸娘預想的那樣:她和太子幽會兩人同榻而臥),林欣妮引人來捉姦……發展了。

芸娘想到了開頭,沒想到結局:大皇子跟二皇子妃私通被發現。

芸娘自然不相信大皇子跟穆柔有奸_情這種事,然而相不相信這種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大皇子跟想陰人一樣,被人陰了。想到他對太子設的套,芸娘悚然而驚:若大皇子陰她和太子成了事實,大皇子被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陰上一把……那是太子、皇子一鍋端啊!那一瞬間,她腦海做了很多種假設:

1,如果大皇子設計太子成功,大皇子得利;

2,大皇子和二皇子妃“奸_情”被曝光,大、二皇子失利:大皇子不用說,二皇子綠油油的綠帽子也不見得臉上有光,看似)太子得利——

可是,這不是他們的手段。他們沒必要冒這種被查被發現的風險:為了制衡和安撫太子方因為祈雲上交兵權而産生的躁動不安,皇帝必然會讓兩位皇子就藩,極有可能就在太子大婚後。即便皇帝不說,大臣也會提出。先前是因為局勢動蕩,且祈雲兵權在握,太子地位穩固,臣子不好提出免得顯得像太子處處小心防範兩位兄長,有離間兄弟感情之嫌,但是現在局勢不一樣,兩位皇子就藩勢在必行——成年皇子就藩本來就天經地義。也因此,大皇子才急於下手,他也知道這是自己最後的機會。既然太子沒動手的理由——芸娘自然知道不是他們這面的人動的手——那就只有兩個可能了:1,二皇子也是無辜被牽連的;2,自導自演。有時候看似荒謬的事,卻極有可能就是真相:二皇子雖然沒有雄才大略,卻很會審時度勢。他被迫設計)娶了西城候的女兒,西城候是大皇子的人,也就是等於將自己跟大皇子栓在了一條繩子上。若是大皇子跟自己的妻子私通,雖然面子上難看了些,他卻可以趁機擺脫西城侯府和大皇子。而且,因為不可思議,沒有人會懷疑他,皇帝極有可能因為同情他而給予好處……

3,太子失利,大皇子也相繼出事,得益方變成二皇子。但是二皇子勢力並不能跟大皇子和太子相提並論,他得到這份“利益”用處不大,反而可能因為太子和大皇子的忌憚而引來禍害——當戴綠帽帶來的傷害和獲得的好處不能成正比,二皇子沒有出手的理由。

由此可推斷,還有一方他們不知道的勢力在暗中活動,而且,活動得極高明,他有可能是知道大皇子的計劃,甚至提供了某些“幫助”,譬如所謂“賊寇”的動亂,然後在他的計劃之上,順水推舟,輕松的當了大皇子這只“螳螂”後的“黃雀——哪怕大皇子失敗了演變了現下的局面:太子安然無恙,大皇子自己“泥足深陷”),他依然可以透過“她和祈雲見不得光的感情”來將祈雲扯下臺——

結果後來證明她的推斷是對的。賢妃為了挽救兒子、證明他是因為知道了“某些見不得人的齷蹉”而被陷害的而急吼吼地吼出了她和祈雲的“奸_情”,由此換來了她兩天的九死一生的禁閉。

於是她就想:就算祈雲被扯下來,太子依然是清白無辜的太子,誰可從中得利?

皇帝子嗣並不算豐隆,兒子除了太子,大、二皇子,就剩下婉妃所出的四皇子——婉妃家族)勢單力薄,四皇子年幼,別說是清白無辜名聲端方的太子,只怕出事後的大皇子、二皇子也爭奪不過——這看似可以忽略不計了。可是,真實的情況是,無論是哪一種局面餘下的都是四皇子,或者說,餘下的都有他。從這一點上,足以說明第四方力量跟婉妃和四皇子有牽連,甚至可以說,他們支援婉妃和四皇子的……

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股力量,強大到可以跟太子一較高下?芸娘很容易就想到擁有二十萬遼東鐵騎的劉大軍——

理由很簡單,因為麗貴人。一個才堪堪在宮中站穩腳的貴人,跟她第一次見面,說不上仇說不上怨,不討好她也就罷了,居然敢對現在“氣焰囂張”身後站在親王太子的她出言不遜,只怕劉大軍到了她跟前也沒那個膽子。這存在感刷得太強烈,教人想想不起都難——

可是,劉大軍為什麼要支援婉妃和四皇子?支援他們,還不如指望麗貴人早生貴子,起碼血緣更親近……說不通。劃掉。

然後芸娘想到了周承安,周承安想方設法周全女兒和太子的婚事就是為了避免皇帝清算,若是他把皇帝的成年兒子都幹掉,再幹掉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呢?這樣想似乎說得通,但實際很荒唐:周承安沒有兵權。沒有兵權等於沒有進攻和自保的能力。他憑什麼跟皇帝對著幹?

芸娘覺得可能性不大,直到她想起一個名字:劉承嗣。一個快要遺忘她記憶角落的小人。

劉承嗣是前朝的西北軍統領,跟當時還是勇毅侯的周承安深有淵源,清安縣剿匪時就是動用了周承安的關系才請來的西北軍助陣……後來,林震威舉著“清君側”的旗幟造反,到了清安縣被清安縣掛在城牆的“太_祖神位”擋住了前進的道路,為了名聲著想,不得已繞原路,清安縣後的劉承嗣所佔據的平安縣自然也保住了,他是後來才投誠林震威的,沒有受到什麼磋磨的保留了下來,盡管好像也不怎麼得用……

劉承嗣跟劉大軍不但是同族,還是姻親。

……

……

於是,麗貴人在她身份顯赫,兩人第一次見面,無仇無怨,她還刻意奉承討好了她的情況下仍然口出不遜的奇怪態度也得到了解釋:她想誤導她。讓她覺得她跟賢妃二公主是同一陣線劉大軍是大皇子的人)——她可不正和二公主勢成水火,既然是敵對立場,自然不能對她客氣——而不往“周承安跟劉大軍有關繫上”想。

於是,那個看似荒唐的設想在實際“證據”的支援下,開始變得有模有樣起來。

她把所有的設想和懷疑跟祈雲彙報了——祈雲並沒有去徐州,出了京城外,就悄悄的轉回了——祈雲笑盈盈、漫不經心的來了驚人一句:“婉妃可是到了京城後才有的身孕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