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行者如歌之天耀中華> 第二十六章 目改革(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章 目改革(二) (2 / 2)

天長日久,此類風氣越來越嚴重,記者經常處在憋氣帶窩火的境地。別說是鐵肩擔道義了,就是替民眾鼓與呼都做不到,記者存在的意義又何在?

所以,象朱亞男這樣的富婆就來了一個優雅的轉身,老孃不伺候你們了,開始長期休假,反正又不在乎那麼一點工資。

可是,閒來聚會時,她仍然懷念著記者工作的生涯,雖然辛苦,卻痛並快樂著。她喜歡替百姓說話的感覺,喜歡被人們信任和期待的滋味。有時候她不無感慨,只要讓我做一個真實的記者,讓我說真話,不拿工資我也幹。

就衝朱亞男的這句話,小天承包的這個民生新聞欄目的主任,非她莫屬。

朱亞男沒有辜負老楊的期望,接手這項工作後,雷厲風行,馬上就開始組閣編採人員。首先,節目主持人確定了兩個年輕人,業務拔尖兒,播音主持節目一流,他們都是被臺里長期便宜的使用,又不給人家一個合理的身份,甚至三險一金都不給。

由於在臺裡供職了好幾年了,再想離開已經失去了很多的機會,最主要的是失去了出去拼搏的勇氣。就在這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境地裡懸著的時候,朱亞

男衝他們丟擲了橄欖枝,雙方一拍即合。

男主播叫範炬,大夥習慣稱呼他為飯局,女主播叫商惠,朱亞男直接把他們的名字改為:小商,小販。節目開始時自我介紹說,本期節目由小商、小范販)共同主持。這樣說即親切又詼諧,容易拉近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新成立的節目命名為《新聞前沿》,由於機制靈活,可以充分發揮每個記者的主觀能動性,年輕的記者踴躍報名的特別多,而經驗老道的老記者猶豫的比較多,擔心工資待遇的問題。

朱亞男建議小天,先預支到崗職工一個月的工資,每篇稿件按照質量打分,並且每次的採訪都給一定數量的車補,對於社會反響較好的片子還要給予嘉獎。在這樣的良好待遇下,十名臺裡採編人員很快全部到齊。

按照節目的時長,至少還需要五名的編採人員,小天不想馬上招全,需要認

真考察,所以,小天暫時充當一線的記者,李瑞蓮也不甘落後,憑藉她的氣質、樣貌、聲音,雖然趕不上受過專業訓練的節目主播,但是,做一個現場出像記者,卻是綽綽有餘。

作為一檔節目的主管,朱亞男最先抓的就是節目的選題,雖然距離節目開播還有一段時日,但是,節目的策劃一定要走在前面。

面對十幾個新鮮的年輕的面孔,朱亞男不無嘲笑的說道,作為一個部門,每天在一起討論的,不是什麼家長裡短,而是應該社會關注的,百姓關心的,我們部門一定要形成這樣一個良好的風氣。我以前呆過一個部門,部主任幾年中開會的內容就是傳達臺領導的講話和要求,至於最關鍵的節目策劃,從來就沒有討論過。當然,我們都是同情他的境遇,也不想難為他,畢竟,他這個馬太小,拉不動我們這個大車。

然後,大家開始報採訪的選題,討論如何進行採訪。首先是一個好人好事的選題,是關於一個計程車司機的故事。雖然他的家庭生活很困難,妻子肌瘤多年,沒有條件去手術,但是,計程車司機卻經常助人為樂。比如,一天深夜,一個內蒙過來,因為外傷斷手的患者找不到醫院,他就拉著人家跑了幾處醫院,但是,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必須前往哈爾濱去治療,他就連夜趕往哈爾濱。跑了三百多公里,終於找到了合適的醫院,這個患者及其家屬還沒有帶錢,計程車的費用沒有收回來,他反而搭上了診療費。

喜歡行者如歌之天耀中華請大家收藏:()行者如歌之天耀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