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361章 江陵府的浪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1章 江陵府的浪濤 (3 / 9)

他不僅僅在研究紅薯,還有土豆,辣椒,番茄……

沈浪從那裡帶回來了不少好東西,將這些東西推廣開後,趙桓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有一絲前世的感覺了。

例如辣椒,他做夢都想吃的紅辣椒。

不過,總是有些不放心,趙桓才自己在宮裡先自己種著。

種完地後,已經是傍晚。

天邊的火燒雲將皇宮的飛簷上的琉璃映照得通紅。

趙桓簡單粗茶淡飯後,收到了一封密報,是關於南方某些人的密報。

最近幾年朝廷不斷從西南運糧北上,必經江陵府,所以,滋生了不少民間組建起來的拖運隊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了更方便管理,三年前,朝廷就規定拖運隊伍必須以正規的商社形式存在,並且要按照正規的手續繳稅。

為了彌補地方官府的運力不足,朝廷也推出了各種政策,有意扶持民間的拖運隊伍。

而汪荃,就是藉機發家的江陵府富商之一。

汪荃是靖康新政下的一個典型,如果有史學家要翻開靖康新政的種種去寫一篇恢弘的史詩,要寫的有血有肉,是離不開汪荃這種時代典型的。

他原本是江陵府紀南鎮上的一個叫仁義社的大當家。

在宋代,民間是有很多社團的。

後世的日本,許多稱呼都是從宋代借鑑過去,例如某某社。

而這個仁義社,只是小地方的一個典型。

靖康三年的時候,因為韓世忠和秦檜在河北路剿匪,驚動天下山賊匪徒,朝廷借勢在各地掀起了一陣剿匪的行動。

那一年,不少如仁義社這一類的社團都改弦更張,與當地的官府開始合作。

因為地處江北要地,楚國舊都所在,紀南鎮有大量的人口,勞動力廉價。

汪荃的拖運隊很快組建起來,跟著朝廷新政大賺了一筆,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將渡過的生意也拿下來了,儼然在江陵府變成了有頭有臉的人物。

因為肯賣力,汪荃還被江陵府轉運使賀遠山接見過一次。

此後,即便是朱青的糧食要經過江陵府,也必須得由汪荃的拖運隊來運輸。

汪荃這幾年做的事,都被人寫下來,此時,便放在皇帝的御案前。

另一張紙上還寫了另一個人的。

這個人叫周其,只是周家村一個很普通的人,在渡口扛貨扛了兩年,積攢了一些錢,今年年後剛娶完老婆,但卻被人砍死在渡過上。

聽說人被砍得面目全非,全身沒有幾處是完好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