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349章 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9章 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 (1 / 5)

麥子成熟的季節總是給人希望。

今年南方的糧食產量預估是去年同時期的兩倍!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

朝廷在京東路和河北路撥下一筆鉅款,開始重建洪災之後的城鎮,同時也有大批大批糧食沿著河道運往了京東路和河北路。

在皇帝的命令下,朝廷開始重建齊州、濮州,短短几個月時間,釋放出大量的勞動崗位。

並且,齊州和濮州開始興建大型渡口。

靖康五年,朝廷對齊州和濮州的策略,拉動了這兩個地方的基礎工業。

大量的房屋重建,催生了許多商社,商人們組織隊伍伐樹,民夫需要吃飯,有專門的人看到這樣的商機,開始統一提供糧食。

糧食的主要來源是南方,一批南方商人在這一次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商人看到北方的糧食缺口,也得到了朝廷政策的支援,開始大量運輸糧食。

這一年,朝廷官道收上來的錢,明顯比往年要翻了好幾倍。

朝廷諸公看到了這一塊財政來源,對於修道路的熱情也更加高漲。

與此同時,商人們也從便利的交通中減少了成本,變相獲得了更多利潤。

利潤高了,自然商稅也就提高了,這完全是多方共贏的局面。

民間似乎一片利好。

然而,看到目前水泥路鋪設的進度,皇帝依然不滿意。

水泥路已經鋪設了兩年多,竟然連東京城到江陵府都還沒有連線上!

皇帝大發雷霆,在朝堂上將徐處仁、唐恪和秦檜等人,狠狠罵了一頓。

罵得他們一臉懵逼。

按理說,這事已經不算慢了,畢竟都是招募民間商社來完成水泥路的鋪設。

而且這件工程和建造城池不一樣,城池聚集在一起,所有的材料往那個地方運輸就可以了。

但是修建水泥路卻全然不同,每一時期工地的位置是不一樣的!

皇帝責罵政事堂,最高興的當然是劉彥宗,他還出列在政事堂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但奇怪的是,這原本只是政事堂的事,御史臺卻攪和進來。

御史中丞何也出列道:“啟奏陛下,臣以為,此時不能全然怪罪徐相公!”

皇帝陰沉著臉,越來越有威嚴,嘴裡冷冷吐出幾個字:“何御史何出此言?”

“陛下,臣記得,在三年前,徐相公向陛下提交水泥路鋪設方案裡,有一個計劃,是生產出筆直的鋼鐵做模具,但是因為對這種模具量需求過大,需要科學院和軍器監來協助造出一種全新的煉造方式,然而,這兩年,這方面完全處於停滯狀態!”

何也此話一出,幾方人員心中立刻了然了。

一邊原本與此事完全沒有關係的韓公廉眼皮子狠狠跳了一下。

何也就是直接在向皇帝說,水泥路的工期延遲,最大的責任是他科學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