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沒有什麼比劫後餘生更令人開心。
當趙桓見到宗澤的時候,這位古稀的老人,更加蒼老。
看得出,這一段時間,他的內心也飽受煎熬,但他的眉宇間的皺紋,卻如同稜角分明的溝壑,他的眼中看不出絲毫動搖。
也正是他率領主力部隊繞道進入濮州城北面,日以夜繼,在此處填出了一個堤壩,不斷氾濫的洪水才被生生擋在了這裡。
要知道,這後面可是有十幾個縣,百萬百姓,包括邯鄲,正是河北平原地帶,是河北的糧倉,關係到河北此後的發展。
宗澤單膝跪地,正要因那死去的八萬將士請罪,被趙桓攙扶起來,並且打斷:“這些時日辛苦宗公,多虧有宗公在!”
“陛下……”
趙桓道:“朕會為他們修建宗祠,將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刻上去,千年以後,依然有人記得他們是誰,朕還會善待他們的家人。”
“宗公,你保住身體,朕還有太多太多事,需要你的幫助。”
宗公深吸了一口氣,內心是五味陳雜:“謝陛下!”
趙桓的語氣聽起來風輕雲淡,但感覺每一個人都重若千鈞。
那八萬將士,除了中央軍的精銳,還有京東地區新組建起來的地方廂軍,他們中最年輕的才十六歲!
甚至有很多人,剛成婚不久,有的剛做了父親。
總之,那是八萬個家庭的血淚史。
災後,是援救和重建。
趙桓在河北待了半個月,也開始啟程回京師。
當皇帝回來的時候,徐處仁和唐恪已經為他準備好一份京東路和河北路重建的規劃方案。
有人提議要對黃河進行回河整改,由於河道過高,將現在的河道調整到河北之地,將那裡的故道重新挖出來,可以舒緩水患。
有人還提議,在京東路多開支流,減小下游的水流壓力。
而徐處仁提交的那份重建方案則是將濮州變成一個運糧渡過,就不要再安置那麼多人口居住了。
更好從黃河運輸的糧食、貨物,可以集中在濮州南岸,然後從濮州陸運到河北各地。
而恢復河北故道的提議則被否決了,大宋以往三易黃河帶來的悲慘教訓還不夠麼?
黃河的主幹不要再輕易改變,但在河北與京東路開設一些分支,舒緩主道的水流壓力是可行之策。
隨後,趙桓又聽完周朝彙報的關於這次洪災的損失統計。
民間損失至少三千萬貫,相當於五年前大宋朝廷半年的收入了。
朝廷撥出來賑災的一千萬貫幾乎全部消耗完。
此次動員的人數多達四百萬,幾乎半個河北、大半個京東路都被動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