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343章 不受控制的黃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3章 不受控制的黃河 (2 / 3)

就此問題,唐恪便提出了要求從南方運豬肉到北方。

然而,因為道路尚未成型,運輸條件差,豬肉很容易在半路腐壞。

唐恪覺得,可以讓民間售賣冬天採集的冰塊給朝廷,用這些冰塊要保證肉質。

這個提案很快就被三司使周朝給反駁了,這簡直就是一種無理取鬧的燒錢行為,核算下來,每一米的道路成本至少要上漲十倍。

而徐處仁則認為,凡是不可急躁,北方因為戰亂,基礎差一些,不可能要求如南方那樣快速,當區別對待。

揠苗助長,只會造成田地裡的苗全部壞死。

此事,朝堂上也爭論不休,一時間並無更好的解決方案。

趙桓也知道,基礎的道路裝置不完善,冷凍技術幾乎沒有,即便是在後世,冷鏈物流也是進入2010年後才大力發展的,更別說在宋代了。

一切還得遵循商業的邏輯來。

北方的速度慢一點也只能慢一點了,揠苗助長這事,玩的不好,很可能就此崩盤了。

本以為讓北方按照其自由的規律發展就無事了,最多趙桓耐著性子,多忍忍,好歹也不用再打仗了,百姓們可以休養生息。

但沒有想到,現實就是這麼殘忍,偏偏不讓趙桓睡好覺。

進入六月份的時候,隨著氣溫上升,黃河一帶出現連續的大到暴雨。

而且,今年,黃河的水位比以往的每一年都要高。

才六月中旬,就已經有衝到岸邊的趨勢,並且水勢還在繼續上漲。

黃河原本是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但在歷史上,到了宋朝,成了名副其實的“害河”。

宋史中,幾乎每兩到三年,黃河就會氾濫一次。

氾濫一次主要對中下游造成傷害,且傷害的程度不亞於戰亂所帶來的打擊。

就說八十年前1051年),黃河在館陶縣郭固決口,黃河改道南流的趨勢。

這時河北轉運使李仲昌提議堵塞商胡北流河道,恢復橫隴故道。

結果引黃河水入橫隴故道的當晚,水流宣洩不及再次決口,河北數千裡一片汪洋,百姓死傷無數。

九年後,黃河在魏縣第六埽決口,黃河分流入海,北流至天津,東流至山東無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