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完顏宗磐現在有的是事情要忙活了,西陲發生大動亂,完顏宗望和完顏兀朮的軍權被加大,完顏宗磐要分出相當一部分精力來對他們進行壓制。
不過,讓趙桓意想不到的是,關於建立三座貿易重鎮的事情,卻並沒有往後推。
一個月後,金國大臣韓企先出訪北都幽州,就雙方在燕雲和大金的交接處建造一座商貿之城一事,拜見了燕雲經略使兼戰區都督的种師中和幽州知府李光。
此時政事堂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對燕雲傳達了資訊。
大宋這邊便由李光派遣人與韓企先派的人匯合,雙方開始做具體事項的商議。
這事趙桓也沒有再多問,都交給下面的人去執行了。
他現在比較關心另外一個問題:以目前糧食的產量,到底還有多少人餓肚子?
事實上,這幾年,趙桓一直都在關注這個問題。
民以食為天,吃是頭等大事。
而最近兩年,工事越發頻繁,朝廷不僅要發放薪資,還要提供吃喝。
錢倒是小事,現在趙桓有錢,只是幹體力活的人,對肉類的需求明顯增加,這是基本常識。
每一餐配肉,也是工地上的標配。
因此,也拉動了民間養豬業的發展,一些百姓不僅僅種田,家裡也開始養豬,定期會有朝廷的人來收豬,按照市場價給他們結算。
不僅如此,對魚的產量也增加,在南方也帶動了漁業的發展。
而且,為了穩定貨源,朝廷養豬業和漁業上也有意扶持幾個大型商人來跟朝廷長期合作,一些小商則作為後補,不間斷性合作。
從前年到現在,大宋的養豬業和漁業急速發展,成為僅次於農業和種植業的一個大產業。
但是,因為戰亂的緣故,這個現象在河北與河東之地就很少見了,西北一帶也甚為貧瘠。
然而,為了增加新的疆域的行政管理強度,北方的道路刻不容緩。
這個頭疼的問題,現在已經研製制約了北方的發展,工地上的民夫們每天賣力幹活,卻因為食物無法保證充足的營養,透過長度的道路,所花費的時間,遠遠高於南方的建設。
這是一種不均衡的發展。
要等到百廢待興的北方慢慢緩過氣來,也要等上好幾年的時間。
這個世界上,時間成本才是最昂貴的成本。
因為時間的拖延,可能會導致任何一種不確定的危機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