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李寧這個在體操史上獲得足夠聲望,又有足夠的頭腦和學習精神的人走出了一條路。
知名的運動員或許有一部分能夠憑借運動生涯取得的成績,獲得足夠的商業利益和社會地位,但絕大多數的運動員,基本都是默默無聞的狀態,商業開發的價值為零。
蘇祖不是想要空泛地去建立一個公益基金,以後憑借自身的名氣和公益這個屬性,去向社會化緣,這條路蘇祖從來沒有考慮過。
這種以無償資助、社會救濟的方式去做的公益性事業,也許對他個人名聲有利,但長久下去,其實是無根之水,得不斷依靠著社會大眾。
從後世的一些名聲巨大的明星所做的公益專案來看,效果或許是有吧。
但其中牽扯的各種政治糾紛,貪腐挪用之類醜聞,實在是讓人心寒,也極大地傷了公眾的熱心。
而且就算真的做大了,對於一個只會伸手要錢的機構組織,到時候恐怕最大的可能就是資本綁架,淪為資本手裡的工具。
和蘇祖的本心,相差甚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有所觸動,想做一點運動員之外的事情,是為了幫助和他這樣的一個群體,或許還能為體育事業增磚添瓦,但絕不是做公益去救濟施捨。
純粹公益的路子他不想走,也不願意走。
重活一世,有自己的夢想可追逐實現,又能夠做點有意於人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大潮裡,這些並非沒有可能。
蘇祖現在認真思考的就是如何把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這條産業鏈結合得起來,能夠幫助這一部分特殊的人群,並且實現商業價值能夠長久地走下去。
在國內,競技體育是舉過體制中的一個小圈子,從體校到專業隊,再到後面的國家隊,依賴的是國家資源的支援。
而大眾體育則是商業化的運營,從低端的教練帶運動員培訓班,實體店網店銷售體育用品,建設專門的網路平臺論壇網站),為體育發燒友提供器材裝置球衣服飾等。
到高階建立獨立品牌,建設場地出租場地,組建商業賽事的運動隊足球籃球隊),賭博賽資料博彩資料,舉辦帆船賽馬拉松之類的商業賽事,還有建立網路體育賽事直播系統出租給比賽組織者。
這裡面從來不缺乏産業價值,缺乏的是如何切入挖掘,並且能夠將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
後世有很多人研究傑克馬,研究阿裡崛起。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出發點的問題。
人家做企業黃頁,做阿裡巴巴的時候,抱著的是企業資訊互換,幫助國內的中小企業走出國門,去獲得更大的貿易單。後來做淘寶是為了幫助個人和中小商家能夠有網路渠道的銷售平臺。
無論後面是否變質,但是在企業最初崛起的那個時候,就是這種模式,也是這個方向。
去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受益,最後他們反過來也成就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