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島市競管中心。
一間頗大的會議中心,禾島市幾名體育局的領導此時正在臺上做著激情洋溢的講話。
時間已經進入了10月份,每四年一屆的全國城市運動會就要開始,作為國內僅次於全運會的大型綜合性體育盛會,又是以城市為參賽主體的運動會,基本上都受到了各城市的主管單位重點支援。
此刻就是城運會前的一次參賽運動員的動員大會,蘇祖在座位上聽了幾句後,就有些百無聊賴。
本來亞錦賽之後,他是準備和田徑隊一起回帝都,然後順便有時間去看下張群文那邊的情況。但後來,禾島市這邊希望他能夠早點為城運會做準備。
在李志忠和隊裡方方面面溝透過後,他也就先行離隊,從馬尼拉直飛回了禾島。除了他以外,像陳建和楊光宗等人,其實也都是先後離隊回了羊城和魔都。
看在禾島市先後為他全錦賽破紀錄和亞錦賽冠軍,給出的不菲獎金份上,蘇祖對於這個安排也提不出異議。
後面和張群文再次通了電話,讓他那邊先繼續維持現狀,等城運會結束進入冬訓的時候,蘇祖再過去看一趟。
坐在會議室後排的位置上,蘇祖攤開了手裡的筆記本,拿了根筆開始寫寫畫畫。
張群文在店裡新招的人是他原來在體校裡認識的長跑運動員,因為天賦一般,沒有太多的潛力可挖,退役後加上個人的一些因素,一直也沒有特別合適的工作。也不知怎麼和張群文聯絡上,開始一起在店裡幫忙。
現在那個他隨口取名叫做運動員之家的小店,規模很小,盈利上也是很微薄的。
但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從張群文的只言片語裡,蘇祖也估計到除了運動服之外,可能還有兼賣一些體育用品。
有些東西,如果要做的話,還是要從頭到尾的好好合計一下。
其實不少退役的運動員,系統內是有考慮給一些合適的安置措施,但僧多粥少,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合適的位置。
長期的在一個小圈子裡,可以說,突然走上社會,如果沒有比較強的適應力,也是很難走得順暢。
這一點蘇祖現在其實就有深刻體會,他自從進入體育系統以來,個人的圈子可以說,比起普通人要狹小了不少。已經是脫離了一般社會節奏的。
不僅受困於運動生涯帶來的各種痛苦的頑疾,更受困於家庭瑣事、地位落差和生活壓力。
而且,運動員如果有傷病的話,即便體制內給安排了位置,也遠遠談不上能夠保障生活。
蘇祖後面才聽說在5月31日過世的那位亞洲第一力士,退役後的工作是在省體院當門衛,先不說曾經同樣打破亞洲紀錄的冠軍,這個社會地位的問題,但是這個崗位所能提供的待遇,就很難供應起他的傷病和家庭開支。
得益於後世打工、跑業務和自己創業的經歷,蘇祖不會莽莽撞撞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這些日子蘇祖是很認真的考慮過方方面面的問題,說實話運動員退役後,能夠成功將自己的名氣轉化為商業價值的,真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