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兒暗自嘀咕自己是女子都要被主子給迷住勾去了魂。
成為觀主弟子後,姜彤也覺出有甚大不同來,太元觀冷清,每日有兩三個香客就已經是不錯。
在這裡,每日上過早課後就無事。
那些道姑們也多不會閑著,上前撿菇子野果拾柴之類的事做得再自然不過。
不只是幾個雜役,弟子們也要輪到上山,後院的兩塊菜地也是要整治的。
又過了幾日,姜彤就去和她師傅提想在自己院子後頭搭建個小廚房的事。
理由都是現成的,姜彤雖然來著出家,顯然跟這些自小就因為活不下去進了道觀出家的人們不一樣她們根本不起來一類人,盡管玉清收了姜彤做弟子,但大家心裡都清楚,不同就是不同。
況姜彤身邊還帶著六個人,太元觀本來就缺米糧,自己人都吃不飽,姜彤這一下子來這麼多個,誰心裡會沒點想法,不過是這日子尚短,現姜彤又有了觀主弟子這個名頭,隱忍著不說罷了。
姜彤又不是傻子,更不是那種願意給別添麻煩的人。
故而她就將這事堂堂正正提出來給玉清聽,說自己帶著六個下人他們不是觀裡弟子在此吃喝實在不妥當,再則自己身邊還有個小孩,跟著夥房一同吃不太方便,不若允自己院子裡搭建個小廚房出來,日後一應米糧都由自己這邊出。
本還以為多少要多說幾句她師傅才會同意,沒成想玉清為人雖冷清,但卻非常豁達看得開,似乎也沒覺得這事丟面子。姜彤一說完她就同意了,面色平靜淡然,“既如此,你讓人去後山伐幾根樹造個小屋便是。”說完就揮揮手讓姜彤離開。
得了準話,姜彤就把這事兒告訴了阿貴元寶,他倆不會造房子,但道觀山腳下裡村子裡有木匠,請兩個上來就成。
幾人都聽高興,另置一處吃飯更好,這道觀夥食實在太差了些,幾個小子正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天天喝稀粥吃粗餅也熬不住。
事兒辦得飛快,第二日就請了兩個會木匠手藝不錯的農家漢子,只三四天小廚房就建成了,灶臺壘得很好。
房舍雖是木頭做的缺結實穩固,不過也沒辦法,這裡條件簡陋講究不起來,只平時注意點防火就行。
姜彤又招來阿貴兩人,說以後既然要單獨開火,那採買問題就交給他倆負責。
“這裡離城裡太遠,來回時間長不方便。不是說附近有兩個村子的,你可去問問,看誰家有多餘的東西就跟他們買,不拘糧食雞蛋青菜,若是能找到長期供應的便是再好不過,至於肉類的話,你們也自己打聽看哪裡有賣。不過,第一次要買的東西估計有很多,那些村裡人也沒有,你們可能還是要往城裡跑一趟……”姜彤想到什麼說什麼,該囑咐的都囑咐了,然後拿出銀錢出來交給二人,讓他們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兩人得了吩咐才出了觀下山去。
姜彤原先不是沒想過道觀這麼困難,她何不幫上一幫,別的沒有,一個月給提供些糧食還是可以的。
不過這想法冒出來一會兒,就立馬被姜彤按下去了。
不妥。
第一個,她勉強算是這觀裡的弟子,但內裡跟這些人又很不同。如果大咧咧說出以後每月給她們提供一定的糧食,只想下就知道以後這氛圍就不好,姜彤還怎麼跟那些師姐妹相處?她還要在這裡待多久都說不定,一年兩年或是更久,難道總以這種不尷不尬的身份面對大家;其二,治標不治本,姜彤能給提供一個月一年兩年的糧食,但她能永遠提供下去?如此一來,一旦停止就會不成恩反成仇,道觀缺的不是糧食而是支撐下去的辦法。
所以姜彤打消了舍些糧食出去的念頭。
要讓這道觀活起來,還得從根子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