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日複一日,昌盛性格越發乖戾,懷胎十月,生生把此前就不算好聽的名聲徹底毀壞,外頭眾人均是感嘆容六找了個這樣的妻子,真是命不好。
沒多久,昌盛生下了容六的兒子,取名容行之,生下孩子後,昌盛試圖挽回丈夫卻屢試不成,她總是隻能等到面不改色的丈夫,原本脾氣直爽的她後來被逼得一度日日以淚洗面,卻於事無補。
在容行之一歲多,容六便與昌盛和離了,當時不堪其擾的寧建帝和太後反倒認為是自家妹妹、女兒被皇家養得不堪入目,礙著了這青年才俊,便不顧昌盛的意願,讓兩人和離。
由於容行之是容六嫡子,便跟了容六回了容府,昌盛個性大變,養起了面首,每日飲酒作樂,再也不顧外界紛擾。
事實上,在原來的小說中,故事便是從這寫起。
時辛丞相次女辛秀娘,由於替母守喪,雙十年華尚未出嫁。
她正是容六心中的白月光,當時在容相的要求下,容六便止了自己的旖旎心事,本以為兩人有緣無分,至此錯過,可恰好秀娘母親離世,她守喪三年,一切不湊巧便又成為了湊巧,也就是知道秀娘守孝期將至,他便快馬揚鞭,定要在那之前將原身處理幹淨。
一切也如容六所願,他順利地同昌盛和離後,此前和秀娘暗度陳倉的他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便也作出了些巧合,讓寧建帝將秀娘許配給他,十裡紅妝的盛景,連閉府已久日日笙歌的原身都知道,那日新婚夜,這頭恩愛夫妻兩不疑,那頭原身舉杯看月空傷懷。
成婚次年,秀娘便也為容六生下了嫡次子容名之。
在故事裡,秀娘反複掙紮,終是決定狠下心來,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向行之下手。
從這日起,她便在眾人面前做出了個繼母能對其孩子做盡的好,百依百順,不許容六對行之有半點的脾氣,可以說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但凡是想要的均能拿到手。
容行之直到六七歲,才知道自己有個公主媽,偷偷跑到公主府的他親眼瞧著了原身的酒池肉林,深受打擊,轉身逃離,自此把生母封印在心底深處,奉養母為母。
可他小小年紀哪裡知道這之下的勾心鬥角呢?
他完全沒有發現,對容名之,秀孃的態度則全然不同,她寓教於樂,有獎有懲,鼓勵孩子同父親接觸……此間種種,不與人說。
在外人面前,全力維護容行之的她坐實了自己好母親的名聲,就連太後也誇贊她“遠勝我親女!”並認了她做繼女。
可一天一天的孩子大了,兩個孩子的性子便徹底南轅北轍了起來,容行之自幼雖有陰霾,但備受寵愛,可以說無法無天,受不了半點委屈,從小盡知道玩,半點學問沒上心,倒是不學無術了起來,成為了徹頭徹尾的紈絝。
容名之則在父親的學問薰陶、母親的殷殷教誨之下一路上學,直接憑自己的力量考到了蟾宮折桂,得了狀元。
兩個孩子一個在天,一個在地,雖說容行之是嫡長子,在整個容家眼中,慢慢地這孩子沒了半點地位。
同容六的不管不顧不同,秀娘面對容行之的沒出息倒是好好地哭了幾場,差點傷了身子,容家無一人怪她,就連皇帝和太後也只是說了聲甚肖其母,對容行之的一切行動便也自此聽之任之。
容行之本就是紈絝,但也不做過於出格的事情,可在後來的某一日,容行之不知為何許是沖撞了什麼不知道都城情況的江湖人物,被人撞見到被裝袋抗走,從此了無生息,連是死是活都沒個答案。
當然孩子的丟失讓秀娘傷心了幾日,後頭家裡接二連三的喜事讓她也終於把這個繼子拋到腦後,而容六這個本就看不上容行之的父親倒是半點沒傷心。
而彼時的原身已經因為過度飲酒和享樂,壞了身子,在公主府一點一點衰敗,原本還能勉強撐上一段日子的身體終於在聽說這個沒有緣分的親生兒子就這麼沒了的事情撅了過去,她勉強出了府,她求自己的母後和皇兄一定幫忙找找兒子,可怎麼找也沒能找到,甚至連半點線索都無,絕望之下她送了性命。
故事結局裡,容六登上丞相之位,秀娘受封一品夫人,其子容名之才名滿天下,已經從狀元到翰林,也走上了屬於他的青雲之路。
這本故事無非也就是說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裡頭的人為的也就是自己二字。
原身說完她的故事,單靜秋也終於接收好了故事內容後就見著這女人笑著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我這輩子不是稱職的母親,孩子的父親是容六,我恨上了他便也牽連了自己的孩子,行事作風無一替這孩子考量,也從未關懷、擔憂過他,我事後細細想過,當時也許是瘋魔了,不然怎麼會不知道秀孃的心思,宮中這樣的女人並不少,無非是想把行之養廢,不耽誤她兒子前程就好。”
“我出身宮廷,多少能理解世上甚少有不為子女考慮的母親,可她這份好用在了我的行之身上,我希望下輩子你能替我照顧好行之,別讓他回了容家,好好把他養育成人,不求成才,只求過得安順、和平,不要又落了個這樣的結果。”
原身突然露出了微妙的神情,她打量著單靜秋狡黠地笑了笑:“接下來這個要求對你來說可能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