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不是真的呢?城北大門外都貼出告示了,上面還蓋有縣衙縣令老爺的大紅印章呢!”
“是嗎?那我得趕緊看看去!哎,李掌櫃,這樣的話,你那個生絲鋪,每年要交稅上千兩銀子,那不是可以省下數百兩了?”
“是啊!託張掌櫃您的洪福,李某的生絲鋪,也能減免一半的雜稅,每年可以省下七八百兩銀子。哎,不多說了,我得趕緊去縣衙一趟,將我的生絲鋪登記備案,申請減稅。”
“好好,這都是託陛下的洪福啊!我也趕緊走了。”
這樣的議論,在各地發生著。
……
張之洞滿臉喜色地看著何養源,驚喜道:“先生,您說的是真的?就這兩天功夫,便有數十家店鋪和作坊來申報備案?”
“大人,千真萬確!自從將朝廷傳來的《華商辦理農工商實業章程》等貼出後,前來縣衙辦理工商登記的商賈便絡繹不絕。”何養源回道:“照這樣下去,很快便能上百家。總算有了點起色了,不過,大多是商鋪,還有幾家卻都是小作坊,小工場,超過千兩本錢的工廠卻還是沒出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之洞聽到這,卻道:“可惜沒有大的工廠。當初面聖時,陛下曾說過,上海是洋人的集中地,除廣州外,是整個華夏最好的商貿港口,最利於興辦大型工廠這種實業。前幾天我去租界調查發現,城外的租界,靠近黃埔江邊,有數家洋人開辦的船舶修理廠。其中有兩家是英國人開辦的,因為討虜軍和英國艦隊發生摩擦交火,那兩家船舶修理廠的老闆逃跑,聽說回了西洋,委託其他的英國商人幫忙出售這修理廠。若是能找到漢人商賈,將這兩家船舶修理廠接手下來,就好了。”
“大人說的是叫祥生和耶松的兩家船舶修理廠?這兩家可都是大廠,聽說要上萬兩的白銀,普通商賈,哪有那麼雄厚的財力?何況,也沒人懂這些船舶修理,如何承接生意?”何養源嘆息一聲,他跟隨張之洞,也清楚情況。
不過,轉念一想,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道:“大人,何不試試讓數個或是數十個商賈一道聯合起來,像《商會簡明章程》裡說的那樣,成立個上嗨商會,由商會名義出面,眾多商賈一起集資,湊出銀子買下這船舶修理廠。然後再僱請原來的洋僱工,或是從其他修理廠中招募僱工,再同時派華人僱工進行學習技術,再規定日後華人的船隻都必須在這修理廠進行維修,帶點生意,這樣的話,必然會有人願意接手。”
張之洞大喜,大笑道:“先生大才,此策大善!就這麼辦!”
於是,三天後,經過張之洞的四下游說,數十人齊聚上嗨縣衙,上海商會成立了。
緊接著,兩家上海最大的洋資船舶修理廠被上嗨商會買了下來,並且合併為一家修理廠:江南船舶修理總廠。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