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宿明在幽靈異鄉用魔鏡播放起了印巴衝突的前世今生,而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關於克什米爾的武裝衝突居然與孟州薛平貴和燕嘯天之間關於連雲堂的領土爭奪有異曲同工之妙!
2019年8月5日印度證府突然宣佈廢除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特殊地位”以及更多的自治權。印度向克什米爾邊境急調4萬士兵!
在此之前,這個印度“特區”在過去70年裡一直享有的“特殊地位”,該地區可擁有自己的憲法,單獨的旗幟,可擁有除外交、國防以及通訊領域外的獨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爭議,那就是本陳年舊賬。印度從英國的殖民大潮裡逃脫出來後,印巴就分了家。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後,兩家都認為自己應該掌控所有克什米爾地區。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的來龍去脈:
1
世界首富的海得拉巴被印度搶走
米爾·奧斯曼·阿里汗,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很陌生。
但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此君可是世界上響噹噹的人物:1937年2月22日,他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封面。
他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因為他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阿里汗手握大把的黃金、珠寶,據說,他擁有的所有珠寶連起來可以繞倫敦的皮卡迪利廣場一週;
他用舊報紙裹著當鎮紙用的鑽石,比英王王冠上那顆還重!
……
不過,要是以為這些金銀珠寶就是阿里汗的全部家底,那就太天真了——這位富翁還擁有一個面積廣袤的“國家”。
橫亙於南亞次大陸中南部的這塊土地,名為海得拉巴,領土面積達21.3萬平方公里,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加起來還要大,也比如今克什米爾的印巴實控區加起來更大;
它的位置十分重要,把海得拉巴疊加到今天的印度地圖上就能發現,它實實在在地長在印度的“心窩”裡;
海得拉巴又具有一個特點:以君主阿里汗為代表的統治階級是穆斯林,但領土上絕大多數居民卻是印度教徒。
剛剛取得獨立的印度坐不住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所以,印度堂而皇之地“要求”海得拉巴“併入”印度。
作為穆斯林的阿里汗自然不肯接受,他想保持獨立,甚至加入巴基斯坦。
屢次“勸說”不成,印度終於露出了獠牙。
1948年9月13日,印度軍隊直接入侵海得拉巴。
阿里汗的巨大財富無法逆轉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海得拉巴軍隊抵抗5天后,被迫投降。
海得拉巴由此被印度吞併,至此,當代印度的版圖才算基本形成。
2
印度:臥榻之側豈容……
巴基斯坦:閉嘴!我的臥榻之側怎麼總能聽見你的呼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