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天下來,盡管王寧安盡量說的通俗,但是能聽懂的也不過一成不到。
當然,並不能妨礙一炮而紅!
相反,從第一天開始,就有無數人奮筆疾書,把王寧安所講都錄下來,然後刊印出去,按理說這是地地道道的盜版,可憐的王二郎連一毛錢稿費都拿不到。
但是那些人絲毫不覺得過分,還自詡幫著王寧安佈道,簡直讓王寧安欲哭無淚。
不管怎麼說,王寧安都是投下了一枚超級震撼彈。
上至趙禎,下至普通的太學生,都從這五天之中,有所收獲。
哪怕再頑固的人,就像龍昌期那樣,也不敢隨便指責王寧安胡說八道。八十的老翁,面對著王寧安的講課內容,苦苦思索。
手邊還放著一堆銅錢,不停琢磨著,居然越琢磨越有收獲,龍昌期捫心自問,要是年輕六十歲,沒準就跑去王寧安的門下,直接拜師了。
龍老頭不好意思去,但是許多國子監和太學的生員都動心了,他們不再小覷六藝,相反,恨不能立刻進入王寧安的門下,追隨他學理財大道。
當然,現在六藝還在改革之中,王寧安也無暇收徒。
但是不要緊,這世上永遠不缺能走後門的人。
比如趙宗景,他就藉著來西京陛見的機會,把兩個兒子都塞給了王寧安。還有人比他更過分,老將軍王德用,將七個孫子都送了過來。
還有韓絳和韓維,這對兄弟也寫了一封信,懇請王寧安收下韓家的子弟。
另外曹佾、柳羽、潘肅、呼延達、這幫將門也把孩子送來了。
曹佾還摟著王寧安的脖子,語重心長道:“二郎,誰你都可以不收,可是咱們自家人的孩子不能不要啊!這麼多年,將門被欺負得太慘了,你可一定要幫著大家夥出頭兒啊!把咱們的孩子教好,讓他們以後不受欺負,我可拜託你了!”
這家夥一把鼻涕一把淚,弄得王寧安渾身惡寒,至於這麼嚴重嗎!
“我說國舅爺,你又不是不知道,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放,橫豎我都是孩子頭兒了,無所謂的。問題是你姐夫。”
“我姐夫?怎麼啦?”
“你姐夫把殿下安排在了我家,你們把人送來,就等於成了殿下的伴讀。”
“啊,對啊!”曹佾眼睛冒光,一拍手,“這更好了,讓他們陪著殿下一起玩,從小培養感情,以後保證個這才是你們的真實打算吧,不然一幫穿開襠褲的,跑來學什麼理財,簡直笑死人了!
“國舅爺,我可說了,這是你姐夫的事,自從錢家之後,陛下可是生怕殿下什麼出了壞人,出了我們家的兩個,誰也不讓接近,要想進我家的門,你自己想辦法!”
曹佾呵呵一笑,“這可難不倒我,也不看看,殿下可是我的外甥,當舅舅的能害他嗎!”
曹佾一溜煙兒跑向了皇宮,去找她姐姐去了。
……
除了這幫慕名而來的學生,王寧安真正重要的事情還是落實青苗法。
青苗法作為王安石初次為相,最早推出的一批法令之一,可以說立意非常好,也切中要害。
大宋的百姓負擔太重了,別看開封等少數城市,生活富足安逸,要什麼有什麼,實際上大片的農村,百姓失去田地,七成的土地集中到世家大族手裡,到處都有無業遊民,有工作的時候,搬運貨物,沒事的時候打架鬥毆,偷竊搶劫,什麼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