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兒臣明日即將啟程韓趙兩地,一來辭行,而來獻兩本書。”
嬴玉清朗的聲音在大殿響起,隨之將兩本線裝書遞於寺人。
始皇接過從未見過的兩本書,定眼看去頓時目光如炬。
兩本書都是一尺長寬,卻是麻線裝訂,分別為《田間醫護寶典》、《戍邊屯田寶典》。
這是臨行前,嬴玉專門借調了幾位博士,在甘泉宮由嬴玉口述,幾位書寫而出。這都是答應公子高和公子豹的承諾。
始皇隨手取出一本遞給李斯,自己無師自通的翻閱起《田間醫護手冊》。
不由自主間呼吸變得急促,雙目橫向掃來掃去。
李斯、周青臣看向內容更是震驚不已,顯然不是震驚的內容,而是書的形式,以及表達的方式。
“看出些什麼不同嗎?”嬴玉看向周青臣輕飄飄問道。
在座之人都是朝堂巨擘,甚至無需解釋便能體會文字表達之要義,而且閱讀起來絲毫沒有障礙。
“陛下,九公子真乃神人啊?!且不說書籍的內容,就表達形式有三處變化,讓文字表達更加準確、清晰、明瞭!”
周青臣笑容可掬說道,“其一,古之書籍乃竹簡書寫,所以皆為以豎式文字排列,而此書文字居然是橫向排列,閱讀起來稍許適應後,更加的輕鬆。
第二個變化,便是斷句。規範各種符號的使用方法,本書蘊涵額‘逗號、句號、冒號、引號、問號、頓號、感嘆號’七種符號,不僅能表達內涵,而且可體現情緒。
第三個變化,便是分段。同一段內容合併一處,然後重新分段,更加容易理解。
陛下,這真是瞌睡了送來枕頭,此種表達方式,甚至一看便能無師自通。”
隨之,周青臣滿臉堆笑,“九公子,此書的體積和重量,不及竹簡的兩成,攜帶更加方便,此書的材質可否普及?”
“當然,紙張僅需竹簡的兩成費用,更加輕便!”嬴玉悠悠道。
“可否量產?”李斯急促道。
李斯親自增補的內史雜律中指出:“有事請也,必以書,勿口請,勿羈請。”不論是多小的事,下級都需以書面公文的形式向上級彙報工作,不得口頭稟報了事。
此外,金布律中有規定,“官相輸者,以書告其出計之年,受者以入計之。”
官府輸送物品,應以文書通知其出賬的年份,接受者按收到的時間記賬,如此不僅能精確上計,還能追查責任。
這種“文書行政”在各郡縣廣泛推行,所以每年都需要海量的竹木簡牘。
然而簡牘笨重,休說搬運的人了,就連李斯每天審閱郡縣送來的法律爰書、乞鞠,都累得乏力。
儲存運輸起來也不便,一卷卷的竹冊太佔空間了,所謂的學富五車,不過是數十萬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