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還沒有辦法將成本進一步降低,主要原因是橡膠太貴了,兩個腳踏車輪胎的價格就已經達到二十元左右了,而鋼材的成本按照材料廠的來,差不多是十五塊,也就是說原材料成本,不過是三十五元左右,而加工成本,顯然十五元是肯定夠的,所以李昭給出了四五十元的成本價。
這樣的價格,你還想直接來個暴利嗎?只是因為李昭這邊的生產能力太強了,直接對現在的其他工廠形成了降維打擊,成本直接只有別人的一半,這還是因為腳踏車輪胎實在沒有辦法,雖然加大了進口,但還是太高了,不然成本還能降。要知道在國外,普通腳踏車也不過是四十美元左右罷了,也就是一百塊。
這時領導算是相信了李昭,說道:「如果這的是這樣的話,那腳踏車的利潤將會直線下降,現在的工廠大概每輛腳踏車可以賺四五十塊,如果價格真的降到二十,那一輛腳踏車最多隻能賺到三兩塊了,也就是最少差了二十倍的利潤。」
李昭這時說道:「是的,領導,對於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工廠來說,三十年內,肯定都是會變成我剛剛說的腳踏車廠的情況的,而且利潤只會更低。到那時,就算是軋鋼廠的腳踏車廠,每個月為了支付員工的工資,就需要三十萬輛的產能才能支付的起,而且付了工資之後,只能賺到二三十萬塊,但如果再發展呢?」
腳踏車廠這樣的工廠,在八九十年代還是能夠活的不錯的,畢竟那個時代腳踏車的需求量是很高的,但到了二十一世紀,那就直接大變樣了,腳踏車廠能繼續存在都是非常不錯的了,哪裡還有可能出現暴利的情況。
聽了李昭的話,領導這時說道:「好,這次我支援你,不管你怎麼安排工人,我們都支援你,但我們要看你們交上來的成績,如果不理想,看我怎麼收拾你。」
李昭聽了之後,說道:「領導恐怕要讓您失望了,首先一個機床,待這個月我們處理好員工的問題之後,下個月,我可以保證最少兩百臺的產量,這個數量,您滿意吧?而從明年開始,產量估計能達到每個月三百臺左右,我想這個產量,應該已經足夠國內所有工廠的需求了吧?一個月能直接新開一家工廠了。」
這時領導也不淡定了,直接問道:「你們真的能達到月產三百臺機床?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如果真的能,那我們明年就會按照這個數量來做計劃,別到時候你們交不出來貨,你們現在生產的東西可不少,明年汽車也會投產,你們總不能將這些東西都交出去生產,那樣的話,三百臺機床也沒有什麼意義。」
李昭這時可不是吹牛,這個時代的機床可不是五軸五聯動的那種加工中心,總體來說簡單了何止幾十倍。可以說只要加工精度能達到,工人數量充足,生產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當然想生產精品機床還是比較困難的,畢竟材料廠沒有那個底蘊,甚至說國內所有工廠都沒有那個底蘊,這底蘊只能慢慢積累罷了。
就比如消除金屬的內部應力,材料廠就只能透過熱處理的方式來消除,方法也很簡單,直接將金屬放到大型電爐中,加熱到五百五十度,然後保溫十來個小時,接著在慢慢降溫到一百五十度,將金屬取出,再慢慢在室溫下冷卻。
這種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釋放金屬內部應力的一種方式,但卻並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放在自然條件下,進行數年的自然釋放,但這樣的方式太慢也太消耗資金,雖然材料廠也在做,但顯然不是短時間能夠用到的。
李昭這時也接著說道:「不會耽誤的,我們現在缺的就是中級的技工,現在很多中級技工的活,都是高階技工在做,而軋鋼廠是高階技工缺乏嚴重,中低階技工工作任務嚴重不足,冗員非常嚴重,就機加工車間,估計都有幾百人的富餘。」
領導聽了之後點頭道:「
好,這件事就按照你的想法來,不過這次不能像前面那麼粗暴了,前面那是完全不顧後果的處理,也幸好軋鋼廠的條件比較差。那些不安分的人並不算多,不過你也必須吸取教訓了。」
李昭見說服了領導,接著說道:「前面那是根本沒辦法,您也看了那些試卷了,他們我怎麼敢還留在技術崗位上?工人這一塊我是這麼打算的,每個等級的技工,我們會專門給他們單獨安排工作,不會再出現高階技工忙的腳不沾地,低階技工在那聊天打屁的情況,這樣就能比較好的將工作量分解安排下去。」
這個工作李昭是最熟悉的,他以前就經常幹這個事情,就是直接將生產任務分解出來,根據零件的生產難度,將不同難度的零件生產任務交給相應等級的師傅,這樣就能保證所有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當然不同等級的師傅,工資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