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聽了之後點頭道:「這樣不錯,只是這只是工作方面,工人呢?」
李昭聽了領導的問題,回道:「工人也很簡單,首先就是考試,確定工人的等級,然後督促他們學習,特別是對於低階技工,如學徒以及一二級的工人,需要對他們的進步速度進行限定,比如學徒工,三個月如果還不能轉正,則就轉崗到不需要技術的崗位上,如果不需要技術的崗位也幹不下去,那就只能開除了。」
六個月的時間其實已經很長了,簡單的零件,如果願意學,很短的時間就已經能夠做了,所以成為一級工真的很容易,只需要手腳麻利點,然後就基本能夠完成自己的生產任務,所以轉正真的不難,三個月真的是非常良心的時間了。
不過領導顯然不是這麼想的,領導這時說道:「三個月這是你覺得吧,你要知道我們工人的情況,很多都是沒有文化的,哪裡能保證所有人都能三個月學會,所以要多給一次機會,比如三個月還沒有轉正的,警告一次,多給一個月時間。」
李昭聽了之後笑道:「可以,這沒有什麼影響,只是低階技工我也打算管管他們的技能進步速度,比如次品率太高的,我們肯定是需要管理的,這樣的工人極大的可能就是故意的,廠裡安排工作一般不會安排超出一個人技能水平的工作,所以一旦經常有人次品率超高,那這個人就肯定需要處理。」
有的話李昭是不敢說的,那就是李昭打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給工人來個經常的技能考核,如果真的有人經常考核不透過,他肯定是要將工人進行降級處理的,而如果長期這樣,那就肯定要進行轉崗,讓他們去幹體力活去,他肯定是要將技術崗位,留給願意學習且技能水平不錯的人的,想混日子,肯定不行。
接下來的時間裡,領導又問了一些廠裡的情況,就放李昭回去了,而領導也開始根據試卷上寫的內容,聯絡起了相應的人,邀請他們到機械部開家長會。
待李昭回到材料廠,將事情和蘇父他們一說,他們也很高興,因為這就代表著廠裡的改革得到了機械方面上級的支援,這樣工作就好展開的多了。
而李昭也在第二天開始了兩廠工作的細化安排,直接由生產部,根據廠裡技工的情況,將任務直接分解到每個等級,然後根據技工的人數,給兩廠一起安排工作,這樣的好處很快就顯現了出來,以前由於軋鋼廠管理的相對混亂,生產效率一直不高,現在這樣安排,每個人每天該做多少事情一目瞭然。
當然這個時代,想要逼著工人加班那是不可能的,每天安排的工作量,基本上工人都能在七個小時左右完成,留足了他們的休息時間。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改變,經過計算,兩廠能夠拿出來的總機床生產量就已經能夠達到三百臺每月。當然現在只是開始,還需要看零件生產出來後的精度情況,但想來是不會低的。
工作開始明確分工之後,考試也一輪一
輪的開始了,有零件加工,有卷面測試,有人得到了表揚,更有人得到了批評,同時還有不少人得到了警告,在調崗的威脅下,軋鋼廠各個車間的風氣為之一變,學習氛圍一下子就起來了。
就比如一大爺,作為機加工車間技術最好的八級工,現在終於被工人們重視了起來,現在每天他休息的時候,都會有一群人圍著他問問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