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用土來粘合磚塊這事一直到七八十年代都是有的,原因也頗為簡單,主要是產能不足或者根本買不到,當然也有可能根本買不起,不過在這樣的場合看到,李昭也是頗為意外的,畢竟現在建設的資金是相當充足的,出現這種情況在李昭感覺之中,就有點不應該了,不過李昭相信,這絕對有原因的。
於是直接問起蘇雅道:「水泥難道供應不上嗎?怎麼都開始用土粘合了。」
對於這種情況,蘇雅倒是頗為清楚,說道:「水泥確實缺的嚴重,專案定好爸就去找上級協調了,但是仍然有大量缺口,後來經過計算,就算是將周圍地區的水泥運來,也只能勉強夠重點專案使用的,比如住房,像現在這種低矮的建築,就只能這樣建設了,不過這樣建,也能用上幾年,後面再慢慢重建吧。」
李昭聽了之後,也挺無奈的,如水泥這一類的專案,廠裡因為能夠滿足需求,一直都沒有太過關注,沒想到今年一個大建設,就直接將供應給擊穿了,李昭雖然理解了這次建設的迫切性,但對於這種完全沒有準備好的大工程,還是挺煩的。
不過李昭對於具體需要的水泥量還是不知道的,他根本沒有注意這些,當然這也和他不是搞建築的有關,對這些並不敏感,於是問道:「知不知道去年水泥產量有多少?怎們這麼一個工程就供應緊張了,咱們用的非常多嗎?」
不過這時蘇雅倒是沒好氣的道:「當然用的非常多了,去年全國的水泥產量才一千三百多萬噸,我們廠去年就用了近兩百萬噸,去年能供應上,還是因為我們一直使用量都很大,京城周邊的水泥廠擴產了,不過今年的使用量就更大了,最少都需要四百萬噸以上,周邊最多供應二百多萬噸,加上我們調來的,也不夠。」
「現在水泥廠的各種裝置我們都能生產,但是想要快速增加產能,需要時間,不過對於水泥廠那邊的具體安排,我們也不清楚,不過這事早已經和上級彙報過了,最終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和上級討論之後才決定下來的。」
兩人說著,那邊也爭論完成,娜斯佳也帶著那邊爭論的大毛專家走了過來,顯然娜斯佳已經和那邊的人說了李昭的身份,對方一過來就直接說道:「李總工,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的建築,連最基本的安全保證都達不到,你們的京城其實也是地震頻發地區,只要一個五六級的地震,這裡就會倒塌,那時損失更大。」
這話倒是不假,京城周邊都在地震帶上,而且歷史上也有過不少次地震的記錄,而且十年後,也會有一次地震發生在周邊,但現在想要將專案儘快運轉起來,顯然只能這樣做了,畢竟廠裡很難在短時間內調來更多的水泥了。
李昭這時只得解釋道:「這種情況我們也知道,但現在我們的水泥供應緊張,只能將水泥用到了關鍵地方,比如村民的住房,現在只是將專案現運轉起來,然後再慢慢替換這些建築,你們應該也能看出來,不用水泥的建築都是以低矮建築為主,我們需要時間,來慢慢替換這些建築,另外你們也應該明白生態農業的運轉機制,如果一些環節缺失了,那麼基本上生態農業就運轉不起來。」
蘇雅這時也說道:「不知道你們看過我們的居民點沒有?那邊的設計以及建設標準,都是按照抵抗六級地震設計的,想來這個標準應該已經不低了吧?」
顯然這位是知道那邊的情況的,不過還是說道:「那邊的情況我們也知道,建設的生活區相當不錯,但是這裡的建築,真的太差了,根本不具備抗震能力。」
李昭聽了也是頭大,對於這種一根筋的人,你是沒辦法的解釋的,李昭這時問蘇雅道:「廠裡有沒有制定,後續的改建計劃?有的話就和這位說一下。」
蘇雅聞言說道:「還真有,不過計劃的時間有點長,是
五年時間完成,畢竟建起來了,不可能直接就這麼拆掉的,所以就只准備用五年時間。」
接著蘇雅給對方講了下廠裡接下來的計劃,他們才算作罷,只是一直在表示,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李昭顯然也不想應付他了。對於這樣的問題,誰都沒有好辦法,畢竟國家的水泥產量太低了,碰到這樣的大工程,哪能短時間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