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從外火器營的西門進去的,外面就是八旗練兵的地方,在兩門相交的地方往裡走則是一片院落,大約看起來有三四十間房屋,都是用來負責軍事訓練、火器製造和發放俸祿的地方,總的來說就是一片檔案館。
康熙牽著虞燕一路往前,一直到製造火器的地方才停下腳步。
裡邊站著坐著大約有二三十餘人,一股硫磺的味道彌漫其中,虞燕感覺這個地方但凡有一點火星子出來都能把整座房子給炸了。
“這就是先前烏勒登嘴裡說的燧發槍。”鄂倫岱從桌面上拿起一把槍遞到康熙手中,“這是從西洋商人那邊批發來的。後來奴才翻閱了許多典籍,發現明末的時候有個叫畢懋康的人寫了本《軍器圖說》,裡面就有提到這種火銃,但是當時這種兵器還是有許多缺陷的,所以崇禎那會也沒重視。”
“燧發槍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顧及風雨,它是利用裡頭的燧石片摩擦來引燃火藥的,用起來要比火繩槍方便一些。西洋那邊的燧發槍技術要比記載裡面成熟得多,許多毛病都改進過了,奴才看了一下威力也比火繩槍大。”
鄂倫岱想到這裡還有些心有餘悸,從前他們哪裡知道如今歐洲那邊用的是什麼槍炮,這都多少年沒有跟外頭打過仗了,若不是烏勒登提起一嘴,只怕再過多少年過去那邊的火槍技術越來越先進,他們那可真就怎麼都追不上了。
戴梓一直灰暗的雙眸在看到燧發槍後明顯的亮了一下,他雙手摸上槍支,隨後又將其拆卸,細細研究了一番燧發槍的原理技術。
“連珠銃能否再改改,讓它發射時的爆發力再高點。”康熙看向戴梓。
戴梓搖頭:“奴才當時是改了機輪的設定,裝填的問題是解決了,也能預防要氣外洩,但是由於機輪改了之後,火藥一定只能處於鬆散形態,所以如果想要達到格格口中那種技能連環射擊又威力十足的狀態的話,機輪設定恐怕要推翻重來,但如果威力上去了,也就不見得能做到連環射擊。”
他不能和康熙打包票,只能說自己會努力研究。
虞燕託著腮望向忙碌的工人,她記憶裡槍支的發展順序離不開化學品的問世,燧發槍的下一代是擊發槍,但這種槍支發明離不開一種叫做雷酸汞的□□。而這種化學品是在十八世紀末才被人發現的,而現在距離十八世紀末還有足足有一個世紀。
“那如果換一種火藥呢?”虞燕提問道,“按戴大人的說法來看的話,如果要做到連環射擊,咱們現在用的這種火藥只能是鬆散的,那為什麼不能換一種不鬆散的火藥呢?”
“研究火藥、改良火藥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康熙解釋道,“咱們現在用的火藥還是明初那會兒研發出來的,後面將近百年的時間火藥研發都沒有什麼進展。”
比起研發火藥,實際上還是改良槍支更容易一些。
虞燕對這些理工科的東西也不是很懂,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趴在桌上看著那些緩慢裝配出來的燧發槍,槍支比她先前用的火繩槍看起來更靠近近現代用的步槍。
“烏勒登想不想去看看演武廳那邊的八旗閱軍。”康熙一把撈起自家孫女朝著西門走去,“你十四叔先前有一回來這看過,當時就嚷嚷著日後一定要上戰場,用火器來把人家打個落花流水。”
“十四叔一直都想著打仗當大英雄!”虞燕趴在康熙肩頭吐槽道,“結果連紮馬步的時候都要偷懶。”
“他就是小聰明多。”康熙樂呵兩聲,顛了顛虞燕道,“胤禎出生之後五六年宮裡都沒有嬰孩的啼哭聲,朕當初是把他當幼子養的,難免傻了些。”
火器營的構造情況虞燕基本上繞了一圈已經看了個大概,至於大清的火器情況她卻只掌握了一半,主要還是因為康熙今日只帶她來了外火器營,沒有去內火器營看看火炮的情況。
“等再過半個月的時候木蘭圍獵,咱們也要把這些火炮火槍都帶上,等到那邊給蒙古王公們看看!”
康熙抱著虞燕站在牆上俯瞰下方正在進行閱軍的八旗子弟,爽朗笑道:“烏勒登到時候也跟著去,也好看看咱們滿洲男兒的本事!”
他們站得位置極高,虞燕低頭望去是一片黑壓壓的人頭,演習間還能聽見震耳欲聾的火槍聲。
低暖高寒,虞燕覺得她還是適合站在人群中感受平凡溫暖的人間煙火,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高高地孤立於眾人之上,彷彿天地間唯有她一人。
她遲早是要回去的。